本文目录一览:
孟浩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1、古诗《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年代:唐作者:孟浩然一作题终南翠微寺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2、在终南山翠微寺的静谧深处,雨后的阳光显得格外宜人,仿佛特意洒落在这座古老的禅院。作者孟浩然,长久以来深居简出,沉浸在自己的冥想世界中,此刻决定拿起手杖,去探望那里的隐者空上人。
3、在繁体字的诗意中,孟浩然的《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展现出一幅雨后终南山的宁静画卷。翠微山间,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映照着山色,显得格外宜人。久居深山的空上人,手持杖策,决定登高远眺,寻找片刻的宁静。他来到了隐士的居所,感受到了宁静生活的奇妙之处。
翠微寺陕西西安翠微寺
翠微寺,原名翠微宫,坐落在西安长安区沣峪滦镇南浅山上的黄峪填充村,是唐代初年为唐太宗李世民避暑养病而建造的离宫。初建于贞观初年,后于贞观十年废弃,二十年重新修缮,改名为翠微宫。元和年间,这里转为翠微寺,见证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离世,据传他去世前夜还与玄奘法师有过交谈。
在开元、天宝年间(713~755),诗仙李白曾与友人在秋季末尾,从子午峪口西行至翠微寺,留下《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一诗,可见至迟在李白生活的时代,翠微宫已废弃为寺庙。翠微宫废弃后,成为密宗的圣地。
翠微宫,因山光如泼黛,以及它曾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贤君唐太宗活动的地方,历代骚人墨客对其充满向往,纷纷题诗吟咏。李世民的《秋日翠微宫》中,他描绘了秋日翠微岭上的景象,凉风吹过离宫,荷花稀疏,树木冷落,展示了秋天的寂静与凄美。
翠微宫的 *** 解释是:翠微宫翠微宫,唐代著名皇家行宫之一。地处古都西安以南,秦岭山脉北麓、青华山东南方,今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办事处南部。距西安市中心19公里外,位于翠微山下,海拔1568米。翠微宫的 *** 解释是:翠微宫翠微宫,唐代著名皇家行宫之一。
黄山翠微寺寺庙传说
遂在黄山西海的翠微峰中一个天然洞穴中住下来。即言:“此地即佛地”。决心在此修行,平时他安坐洞内诵经念佛,并手持锡杖在山上挖蕨根,采野果。还经常在洞前石台上,双手合十,高诵佛经。数月后被当地樵夫发现。
黄山翠微寺,尽管在国内的认知度不高,但在印度和缅甸却享有盛名,寺内不少佛像来自缅甸等地的赞助。这个古老的佛教圣地曾是古代黄山“四大丛林”之一,其中翠微寺因历史悠久而得以保存,香火旺盛。翠微寺的创建者是来自古印度的高僧包西来,也被称为麻衣和尚。
麻衣道场——黄山翠微寺 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李璟敕赐“翠微寺”寺额,寺亦易名。该寺附近有与麻衣和尚有关的“麻衣洞”、“麻衣台”、“锡杖泉”、“麻衣塔”等。麻衣洞是其起初居住的石洞;麻衣台是其伫高念佛号的石台;锡杖泉传为其用锡杖点地而涌之泉;麻衣塔是其舍利宝塔。
翠微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唐保大五年(947年),当时由李璟皇帝亲自赐予寺额“翠微寺”,自此寺名更替。这一历史名刹位于黄山附近,周围众多遗迹与一位名叫麻衣和尚的高僧紧密相连。
黄山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西麓,属于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行政辖区内。 寺庙距黄山区 *** 所在地甘棠约20公里,有水泥硬化道路和黄山风景区西大门上山公路相连,毗连218省道,交通十分便利。翠微峰下,寺因峰而得名。翠微峰下松树密布、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故名翠微峰。
“山藏翠微寺”的出处是哪里
1、“山藏翠微寺”出自宋代宋无的《送僧还天目》。“山藏翠微寺”全诗 《送僧还天目》宋代 宋无 瓶锡乱峰西,藤罗尽掩扉。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梵寂风学声,祥深雪到衣。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送僧还天目》宋无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僧还天目》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宋无。
2、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 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李璟敕赐“翠微寺”寺额,寺亦易名。
3、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南唐保大五年(947年)李璟敕赐“翠微寺”寺额,寺亦易名。
关于翠微寺和翠微寺有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