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大槐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山西大槐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山西大槐树”有哪些故事?
在明朝以前,元朝还是外族蒙古人统治,蒙古人对 *** 实行极端暴力统治,从各方面打压 *** ,因此当时的中原地区生灵涂炭,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生活十分艰难。直至朱元璋起义成功,才开始真正关注民生。
当时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凉,而山西地区由于远离战乱、风调雨顺,所以人丁兴旺、生活富裕。为了维持各地区间的平衡,朱元璋决定由山西向外移民,“明初大移民”便开始了。要远离熟悉且富饶的家乡,老百姓肯定不愿意。于是当地官员想了个法子:让所有不愿搬家的人到洪洞县大槐树下 *** ,愿意离家的就在家待着。大家谁也不愿走,纷纷到大槐树下 *** 。可谁知这是一场阴谋,官员们命士兵将所有人捆绑起来,强行撤离。百姓们在士兵的强行押解下,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家乡。大家悲痛万分,哭天喊地,频频回头张望即将永远离开的故乡。这时大槐树上的老鹳们发出了阵阵“嘎嘎”的叫声,似在悲鸣。从此,就有了民谣:“若问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老鹳窝。”“大槐树”成了家乡的代名词,“老鹳窝”成了离别家乡的标志。
据说当年离开家乡的洪洞县人为了日后祭祖方便,特意将小脚趾砍成两半,所有小脚趾分叉的都是洪洞县人。所以“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足趾验甲形”就是这么来的。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洪洞大槐树的传说,可以说是中国移民史上的一个神话了。
伴随着这个神话,大槐树也成为一个标志,被后人津津乐道。
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的,就是上图这一颗大槐树,枝干婆娑,貌似枝叶还挺旺盛。
但是这是个假的,钢筋水泥做的。就是个景点吸引人的人造景观罢了。
在关于移民的传说中,这棵神奇的大槐树,是山西等地的移民聚集的一个地方,因为槐树高大,容易辨认,所以成为众人停下歇息,官兵修整的一个地方。
这个大槐树有多大呢?
有记载说是“七庹零一媳妇”。
这个名字比较奇怪,其实就是说,这棵树很粗,可以让七个成年男人,加上一个女人,手拉手才能围一圈。按一个男人正常臂展在170厘米,女性在165厘米计算,这棵树的直径可达四米!真是一棵大树了!
然而从一些老照片上看,并没有那么大。
原因只可能有两个,一是大明时候的大槐树,已经枯死了。这也是正常的,什么东西都是有寿命的,树也一样。发芽成长,茂盛枯萎,这个过程是必然要走的。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那些关于移民的传说,有些失真,槐树并没有“七庹零一媳妇”这么粗。
时至今日,山西洪洞大槐树已经成为人们寻根祭祖的一个经典地方,商业化趋势很明显。大槐树都被复原出来了,虽然不是真的。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古槐树虽然不在了,但是在大槐树附近,已经生出第二代大槐树和第三代大槐树。
树如此,人亦如此,这些从大槐树下迁徙到各地的民众,也同样是开枝散叶,子子孙孙代代相传。
生命之河生生不息,移民的传说,和大槐树的故事,也同样是经久流传。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要问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一定是包括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区人们脱口而出答案。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六次全国性大迁移,是妇幼皆知的历史事件,多少人寻根问祖都要从山西大槐树下老鹳窝找寻。
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庆阳市就有这样几支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的族群,而且直接用迁徙时间命名了村子名字。六年张村,二年张村,八年张村。 其中更具代表的是六年张村 。
史志记载:明代洪武六年,一张姓氏族从山西大槐树下启程,一路翻山越岭,沐风栉雨,历尽艰辛舟车劳顿的来到了西北地区的董志大原腹地的西峰东南方,看到这里平畴沃野,一眼千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是一方能养人的热土。于是经过慎密的考察选择,找到了这块绝佳的地方,落脚在此,开始了繁衍生息的生活,便有了六年张村这一称谓。
之一次驱车去 六年张村,在莽莽大原行进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坐落在西峰区东南方的六年张村村边。进入村子首先要经过一道两边临沟的狭窄腰岘山路,才可爬上对面塬头进村。
远远眺望这个董志原塬畔的村落,让我由衷的赞叹起六年张村的先民们。他们当年选择的这块地方,可谓充满智慧。村子远离官道,四面临沟,进入村落需从西面三道狭窄的腰岘通过才可进村,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关隘功能。
我们知道,在古代明朝时期,并不发达的交通讯息和冷兵器时代因素,防范安全才是老百姓生存的之一大要务。张姓先民选择这种天然的交通屏障,就是能有效阻挡兵荒马乱年代入侵的匪灾、兵灾,而安心的居家乐业,躲避战乱、匪乱。进入村子后,地势平坦,庄稼茂盛,房屋错落有致,的确是一块难得的养人风水宝地。
从村子里一张姓老伯口里证实,他们这一支张姓族群,确实是在明朝洪武六年从山西大槐树下分流迁移到这里的,起初一门张姓,老先人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家族的历史起源,迁徙脉络,就索性给村子起名“六年”,不仅有纪念意义,还有族源考证的意义。从老伯口里得知,他们这个村子现在官方名称叫“六年张”村,是为了和不远处的“二年张”“八年张”村区分开。
原来董志大原上除了明初洪武六年迁移过来的六年张村,还有洪武二年、洪武八年迁移至此的张姓大族,分别以年号命名村子名称。 与此地不远的二年张村,和六年张村有着大致相同的地形地貌,安全防御功能特点显著,可防可守,宜居宜业。 后来迁徙到此的八年张村落脚点,按古代以防御安居为首要标准要求,他们居住地落脚在没有天然屏障的董志大塬上,但他们颇具智慧的是,将落足落脚点选择在六年张村西面。从地形地貌看,如果一旦遭遇大的兵匪灾乱,八年张村民就可一路向东退避,然后快速地通过两个腰岘,投奔到同系一门的六年张村,来躲避防御敌患。 这种洋溢着机智聪慧的选择栖息地的谋略思维,正是二年张、六年张、八年张村先民及其后代能繁荣壮大的主因!
六年张、二年张、八年张村的移民后代,在近五百年间的斗转星移、生生不息中,早已融入本土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生活里,气息里、人群里,成为标准的原住民。今天的张氏后代,和我们一样,也会抬起脚丫子,掰看小脚趾甲盖,是不是传说中的两瓣儿,也会随口而出的“解手”,传承祖先一代长途跋涉中留下的艰辛和记忆……
关于大槐树,六百年来感天动地,要问故事有多少,实难说得完呢。移民登程时分,都想着故土有个特别之处以志纪念,回暮处唯见暮鸦四散,这就是大槐树老鸹窝的来缘,记住了老鸹窝便记住了大槐树,记住了大槐树便有了今天移民洪洞寻根祭祖热,几百年来移民后裔念念不忘。倒背着双手被绑上路,人总要有个方便,这个讲,官爷呀,你给俺松开,俺要去撒个尿;那个说,求求你,俺内急。说着说着就简化了程序,留下中华一名词,解手,故事就是这么来的,于是现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有公共卫生间,大书解手场一处,以供后人重回当年记忆。点点滴滴,别具匠心,一景一物非虚设,睹物思远留恋忘返。清末洪洞有人景大启在荷泽做官,受到洪洞移民后裔极大欢迎,是以有感而产生一念头,如何使后人有一思乡凭祭处,因是动作最为积极,集资捐款在原迁民处请人大书一通古大槐树处,并建亭以为保护。移民后裔从此知道了景大启,知道了一个老家人,也在惦念着移民后裔们。这个事发展到现在,有了财力的洪洞人,把这个事做得相当之大,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兴建景点60多处,通了汽车通火车,现在还有了飞机场,拍电视剧,撰书铺曲,每日都有情景剧演出,自1991年始每年清明举办寻根祭祖节,其它如摄影比赛,网站架设,文化记录片,等,不一而足,打造多年,成为5A级景区,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票只有80元每人,这是老家人的贡献,移民后裔们也无不感激老家人功德。
惟桑与梓。大槐树不老,古今情通一理。1991年68万老家人清明始祭前夕,成千上万只老鸹突然降临,盘旋在二代与三代大槐树上,哀鸣莫侧,久久不去,这是从未有过的奇观,平添了一丝丝神秘,从此每临清明皆如此,从无间断。物与人同,景何以堪!因称思乡鸟儿,佳话千秋。当其日,宣祭文,演歌舞,大槐树人齐相聚,必恭敬之,家在洪洞,此根参天。老家人多思远客,移民后裔也多感念老家,时在民国,老袁调兵镇压山西革命,兵匪不分,传说半日不点名,纵之烧杀掳掠,独临洪洞多恭敬,原来此军多有冀鲁豫士兵。御灾捍患,老家永不相忘,六百年之一次有明确史载,大槐树多有功焉。华夏情相融,故土实难忘,故事感天动地。今天进得门去,名家大书一根,咸说那一捺如足如履,此奈文明足迹,洪洞印痕,永志不衰,爱我洪洞,处处有心。
三山五水。打锅牛,有牛姓兄弟五人于迁民日,分居于三山五水之间,生死难离,老大灵机一动,把一口锅摔为五瓣,兄弟各持一片,临别密语道,后人相见必问一句,打锅不打锅,以作亲情证见,至今相传不衰,这是河南林县一故事,如之这般故事成为遗民密码,代代相袭挥之不去。五百年前是一家,移民之间格外亲,有李氏、岳氏和于氏三姓各居一村,都是移民,移民落地生根,生活多有不便,但他们三姓团结相处,感情越来越近,由是迁做一处照拂更加方便,名字就叫庄和,至今相沿相近。移民者的感情啊,如滔滔黄河之水,说之不完。在山东莘县古城镇,村名起得多带有很深的移民烙印,宋姓遗民所居处名宋庄,黄姓移民靠堤而居者名为黄堤口,以种菜为生名菜园,以手工纺织为业有称坊子铺,定居于一土堠之旁离县城五里名称五里后,离县城三里而居名为三里营,瞧瞧这些名字,以姓为名,以名为村,因地而设,因业设村,莫不涂有厚厚的遗民色彩。
此根祖斯。移民们的根在大槐树,因而冀鲁豫广植之,并代代呵护,发生在河南济源的故事,清末1867年,捻军把一股清军包围于济源,清军摊粮摊响,穷凶极恶以作顽抗,百姓痛恶痛绝,变着法子抵抗,到最后清军头目想出一招,以伐掉城中一棵大槐树相要挟,身为洪洞移民后裔的姚家人拼命保护,然最终没有保住,一姚姓男子因此含恨而死,为祭父灵,其子孙便在原处又栽下一棵槐树苗,今已蓬勃参天了呢。故事可泣,犹见遗民对大槐树的感情,此根祖斯一辈辈,要把大槐树的故事讲下去,有多少移民专家笔耕不止,挖掘不完。汇成一部洪洞移民史,和着那时腥风血雨,更著着遗民血和泪,汩汩流之不尽。
我祖籍是山西人,虽然从我爷爷那辈人就来北京了,可是我对山西有着深深的怀恋,在我们家,家谱上写的是山西小徐州,可是至今我也不知道山西小徐州在哪里,打听不少山西人都不知道。
真想回到祖籍看看,确切的地方不知道啊,只知道自己是山西的祖籍。人上了岁数就想回归过往看看,满足一下好奇心,可是始终不能如愿以偿啊。
山西我的祖籍,是故乡风景思念的地方,挂念的事常常不思量自难忘啊。只能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山西大槐树在什么位置?
山西大槐树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地址是在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北路公园街2号,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
洪洞大槐树简介:寻根祭祖园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祭祖习俗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园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和“民俗体验区”三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牌坊、一代大槐树、中华姓氏苑等5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景区坚持多元化发展,已形成为景区、民俗饭店、旅行社三大经营版块,成为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服务区,为大槐树移民后裔营造了老家的氛围。
在山西临汾市洪洞县。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600多年来,这首童谣在无数家庭口口相传。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唯一民祭圣地。
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5A级国家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大槐树是什么地方?
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处。洪洞县的大槐树在国内和国外,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每年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到这里寻根祭祖的。这些人一方面是为身为华人感到自豪,另一方也说明我们的国家是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
洪洞大槐树地理位置和特点?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它象征着移民子孙的殷盛。
这里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明初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更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这里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当时明朝 *** 就在这里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山西大槐树是什么地方?
山西临汾市洪洞县
山西大槐树位于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山西大槐树又名洪洞大槐树、古大槐树,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至今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赞同
山西大槐树在什么地方?
古大槐树又叫洪洞大槐树,位于山西临汾洪洞县西北2公里的贾村。
现在古大槐树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20余万人前往景区祭祖。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山西洪洞大槐树在全国可谓顶顶有名,在山西省洪洞县,之所以有名,源于其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明代由于战乱,国家人口骤减,出于国家安定的考虑,当时的明朝 *** 从洪洞县迁移众多人口到人口稀少的中国南部地区,这也是现在好多人的祖籍为洪洞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大槐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大槐树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