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孔子闻韶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孔子闻韶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闻韶处”与济阳“闻韶台”是什么关系?
孔子闻韶处和“闻韶台”都与“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有关 孔子闻韶处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
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而济阳“闻韶台”则是因为孔子在这里听韶乐,后人为了纪念在此筑台,闻韶台建台具体时间难以确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宋、元、明、清一些官员及名士所撰写的关于修建闻韶台的文章引证得知:“汉唐以来,先师过化之地,俱必有建,因筑台间。”“曲堤镇镇之左有闻韶台一所。世传先师夫子在齐闻韶,兹即其地。” 简单来说,孔子闻韶处是因为这里发现了这样一块石碑,而闻韶台是因为自汉唐以来这里就有一个台子叫闻韶台孔子闻韶什么意思?
孔子闻韶,意思是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原文是“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闻韶,源自“闻韶忘味”。指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出自唐 •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齐王的宫殿叫什么?
桓公台和“金銮殿",梧台。
桓公台,俗称梳洗楼、梳妆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长庆年间(821—824)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顶部分为3层,现高14米,南北86米,东西77米。为宫殿区的中心建筑,整个齐国故城的制高点。
“金銮殿”位于小城东北部,与桓公台遥相呼应,夯筑台基较小,现存面积6000平方米,亦是宫室建筑遗址。四周以自然石垒砌,周围地势低洼,当是台榭别馆遗迹。在此宫殿遗址上,出土了大批铺地花纹砖、脊砖以及各种纹饰的全、半瓦当。
另外,小城外西南方1公里有齐威王与田忌赛马、景公与晏子论和同之地——遄台;小城西和西南有世界最早的官办学府和社科院——稷下学宫遗址;大城西部,小城西门外有一代贤相、廉洁奉公的楷模——晏婴故宅所在以及晏婴冢;大城东南部韶院村有春秋时期孔圣人听齐韶后盛赞“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的孔子闻韶处;大城东门外有无盐女钟离春进谏齐宣王、孟子见齐宣王论“与民同乐”的雪宫台;故城西北10公里处有屈原来齐下榻过的齐国国宾馆——梧台等。
齐景公(约前550年―前490年),姜姓,吕氏,名杵臼,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他的大臣中早期的相国有崔杼庆封,后有相国晏婴、司马穰苴以及梁丘据等人。齐景公既有治国的壮怀激烈,又贪图享乐。作为君主,他不愿放弃其中的任何一个,与此相应,他的身边就必有不同的两批大臣,一批是治国之臣,一批是乐身之臣,齐景公也和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运用如此的治国用人之道。齐景公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然因无有嫡子,身后诸子展开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齐王李元吉的宫殿叫武德殿
武德殿是太极宫宫殿名,在隋代即较有名,它与东宫邻接,隋文帝废太子勇为庶人即在此殿宣诏。
唐初李渊赐李世民居承乾殿后,又赐李元吉居武德殿,这更方便了他与太子李建成的沟通往来。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即位之初,还曾在此殿听政,可见地位也不一般。
武德殿一是隋唐太极宫宫殿名,二是为日本人举办演武大会的场所,日人为了宣扬武士道精神,并维持日本固有武技,因此在台湾各地重要市镇建立武道馆,天津也有此建筑。
桓公台和“金銮殿",梧台。 桓公台,俗称梳洗楼、梳妆台,秦汉时称环台,魏晋时人称营丘,唐长庆年间(821—824)建齐桓公和管子庙于其上,故名桓公台。台顶部分为3层,现高14米,南北86米,东西77米。为宫殿区的中心建筑,整个齐国故城的制高点。 “金銮殿”位于小城东北部。
在齐闻韶的含义?
齐闻韶是一种古代音乐的传统,意指同时聆听多种不同音律的声音。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将不同的声音或音调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和谐的音乐乐章。
齐闻韶也可以比喻为人们共同接收并包容不同的意见、观点和思想,以促进和谐、共融和理解的社会氛围。因此,齐闻韶代表了传统音乐的美感和重要性,同时也倡导着多元共存和尊重多样性的价值观。
“孔子闻韶处”在山东淄博哪个地方,有什么重要意义?
齐襄公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有不轨行为,很不光彩,但也说明一个事实,周礼的约束力在那时的生活中已经松动,文姜的丈夫是鲁桓公,为此齐、鲁两个国家兵戎相见大打出手,文姜的儿子是鲁庄公,从历史图表看,齐桓公、鲁庄公、管仲在时间上有交集,或许曾在一起搓过麻将,我真不知道有没有这事情,应该没有,但孔子是后来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孔子闻韶处”在现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个叫“韶院”的村内,很久以前我曾去凭吊,石碑在一片玉米地里,如今旧貌变新颜,那里村容整洁,文风蔚然。欢迎关注耕读先生。
孔子感叹过“礼崩乐坏”,他来到齐国一是避祸,二则就是传播自己的思想,恢复周礼,他肯定听说了齐襄公的事情,所以坚定信心不远千里跑到齐国传教布道。
孔子在齐国看到的一定是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写下了表扬性的文章,这赞美是给管仲的,原话在《论语》里,他这样说:“假如没有管仲,我孔子也就是一个披头散发的野蛮人”,如果冠冕去讲,这是感慨和谦虚!如果作为一名“古齐国人”骄傲去谈,《管子》就是《论语》的老师了。
管仲的伟大不仅仅耳熟能详的经济,他在接受周礼的时候做了大胆的改革,很有名很实际的说法是“不吃饱饭怎么聊天?肚子填不满哪里来的遵纪守法?没有温饱何谈礼义廉耻?……”在那个时候人分四等,之一等王族,第二等士大夫,第三等耕种的老农,第四等是商人,前三等可以穿戴丝绸,商人不可以,可见地位低下,描写商人“吝啬、低贱”的故事也很多,例如为了一根灯芯而死不瞑目。
但在齐国就不同了,齐国鼓励工商,所以很富裕,老百姓组织起来玩玩蹴鞠,“高阳馆外酒旗风”那里吃烧烤喝啤酒稀松平常,当孔子走到今天临淄韶院这个地方的时候,听到百姓家中传出远古的“韶乐”歌舞而入迷,于是有了那一句著名的话——三个月都忘记了吃肉(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是重实际的,他为了掌握真实的民众生活,还跑到荒郊野外去考察,又听到欢乐牧牛童的歌声,也写到日记里面了。
更多回答,请关注耕读先生。
题主提到的“孔子闻韶处” 现今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山东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都镇历史悠久,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国都长达800余年,齐国故都文脉存续深厚;韶院村原名枣园村,位于齐故城大城东南部。
据传,孔子来齐都临淄,在齐国做了家臣,曾随贵族入齐国宫廷观赏齐《韶》,孔子作为一个大音乐家对《韶》尤其的痴迷,也向齐国的太师研习齐《韶》歌舞。《韶》入宫廷而成为宫廷雅乐,再接触俗乐也就是民间乐,而又雅俗结合,从而更突出了乐舞的表现力,更增加了艺术魅力,所以,孔子当看到齐国化的《韶》乐时,便情不由衷地赞叹,加之大家都知道,孔子很重视用“礼乐”来治国,因齐《韶》所表现的仁政理念与孔子的政治思想相合,故留下了一段传世佳话。
从孔子的主张解读,“礼乐”二字尤为重要,在《礼记·乐记》中有“礼者,序也”、“乐者,和也”。——乐是模仿天地的和谐产生的;礼是模仿天地的有序性产生的。和谐,才能使百物都化育生长;有序,才使群物都有区别。乐是按照天作成,礼是仿照地所制。
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人为的加以节制,用礼节制民心,用乐调和民气,乐是自人心中产生的,礼则是自外加于人的。正因为乐自心出,所以它有静的特征;礼自外加于人身,其特征则是注重形式、外表。因而大乐的曲调、器具必甚简易,大礼必甚俭朴。礼乐治国所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毕竟人,是家庭,社会国家的组成部分,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然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或者理解,欢迎大家补充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孔子闻韶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孔子闻韶处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