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日本新干线官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日本新干线官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日本新干线出现什么重大意外事件?
11日,日本新干线列车希望34号在行驶途中传出异响和异臭,中途停靠名古屋站检查时,发现列车车台龟裂且漏油。日本运输安全委员会将其认定为重大事故,这是自2001年运输安全委员成立以来,新干线首次被认定为重大事故的意外事件。
日本新干线传出首起“重大意外”。11日由博多发车开往东京的山阳新干线列车希望34号,行驶途中传出异音和异臭,中途停靠名古屋站检查时,发现列车车台龟裂且漏油,立刻将千余名乘客换乘至其他列车。
该车辆是N700系、16辆编成,该车驶入之一停靠站小仓车站时,站务员反映在第7车厢和第8车厢附近闻到烧焦味,列车车长因此对车厢进行逐节检查。停靠冈山站时,维修人员也上车调查,确认听见奇怪的低沉异音,但因为没有发现车辆运转不顺的现象,因此决定继续往东京行驶。不过车辆行驶到京都时,车长察觉到有异臭,抵达名古屋后由站务人员检查车辆下方,发现车台出现漏油,连结机件与车轮的零件也出现像烧焦的变色,因此停驶。
日本运输安全委员12日派出3名调查官前往名古屋车站调查事发原因,运输委员会认为此情况很有可能酿成严重意外,因此将此事列为“重大事故”。负责营运的JR西日本则表示,详细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这是自2001年运输安全委员成立以来,新干线首次被认定为重大事故的意外事件。
据悉,这已经不是日本新干线之一次出现事故。
2005年的兵库县事故出事的是日本新干线吗?
只是一个普通电车。
等级是快速。在过弯道的时候由于速度过快(弯道限速70km/h,列车速度116km/h)而出轨,共七节车厢。一号车(也是火车头)撞进了一栋大楼的一楼立体停车场,变得粉碎。二号车被拎成了麻花,三号车在二号车的阻力和四号车的推力下转向180度。四号车和五号车轻微出轨,六号车和七号车没出轨。日本新干线详细介绍?
新干线(Shinkansen)是连接日本全国的高速铁路系统,也是全世界之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是世界高速铁路的先驱,和法国TGV、德国ICE、中国高速铁路一起并列为世界高铁四巨头。 它采用标准轨(1435mm)之轨距,均为纯客运服务。其之一条线路是连结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于东京奥运开幕前的1964年10月1日通车运营。
最初新干线由日本国有铁道研发与运营,国铁分割民营化后由JR集团接续。
日本新干线是日本标准轨距高速铁路干线的统称。此名称用以有别于原有的窄轨铁路干线。之一条新干线是东海道新干线,由东京至大阪,全长515.3km。
1964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当时更高行车速度为210km/h(现已提高至270km/h),为世界之冠。此路的建成,使世界对铁路客运重新作出评价。
1972年又建成由大阪至博多的山阳新干线,全长553.7km。初时更高行车速度为240km/h(现已提高至300km/h)。
1982年再相继建成东北新干线,由上野至盛罔,全长492.9km。更高行车速度272km/h;上越新干线,由新泻至大宫,全长269.5km,更高行车速度达272km/h,已初步形成全国高速铁路网。
鉴于高速铁路对沿线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1973年日本 *** 计划再修建东北(盛罔至青森175km)、北海道(青森至扎幌282km)、北陆(高崎玉至大阪594km),九州之一新干线(博多至鹿儿岛249km)、九州第二新干线(博多至长崎140km)等5条新干线,共长1440km。根据规划新干线的总里程将达7000km。
日本新干线的时速是多少?
200公里/小时
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也是全世界之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采用标准轨(1435mm)的纯客运服务。之一条线路是连结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于东京奥运开幕前的1964年10月1日通车运营。
日本新干线的时速是360公里每小时。
日本新一代新干线列车“ALFA-X”在日本仙台站至新函馆北斗站之间进行了试运行。据悉,此次进行试运行的列车更高时速可达360千米。
据报道,当天,这款新型列车从仙台站出发,大约在1个半小时后到达了新函馆北斗站。
报道称,此次试运行主要是为了检测这款列车是否能在冬季的北海道正常行驶,此外,还计划对列车在驶出连接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岛的青函隧道时,能否适应急剧下降的北海道的温度和湿度,并确认这些因素对车辆的影响。此次试运行计划于2月底结束。
日本新干线的500系在博多~东京区间运行。在1998年运行更高速度创造达到300km/。日本新干线普通営业更高速度260Km/h.平均営业速度220公里/小时.由于地区不同时速另有差别。这是2006年时点的数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日本新干线官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日本新干线官网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