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百老汇大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百老汇大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刮大风摆动超1米,里面的人是否安全?
初到上海就听说了这个问题,当时还专门查询了相关资料。在上海外滩有著名的三大神器:“开瓶器”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上101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度492米;“注射器”上海金茂大厦,高88层,楼层也是很有寓意,高420米,最年轻的是“打蛋器”,为上海中心大厦,主体有118层,总高为632米,为目前中国之一高楼。
前段时间新闻说,刮大风的时候,上海中心大厦的摆动幅度超一米,想象一下也是蛮 *** 的,要问我害怕不,如果是之一次去当然是害怕的。
但实际上这是安全的,此建筑经过了风洞验证是安全的,风洞实验时,将小模型放置在风洞中,通过风扇制造的空气涡流,以此来验证模型的稳定性。
风洞测试最初是为了测试飞机的飞行能力的,一个飞机设计方案诞生后不会马上制造一架样机,而是先要造一个小的模型机在风洞实验室里进行模拟飞行,如果合格后才考虑打造样机,此后这种方案被美国工程师塞马克将风洞实验用在建筑行业中。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了上海中心大厦是安全的:
1、安装风阻尼器
阻尼器的基本原理是惯性原理,没有风时数百吨的自然下垂,当有风时,建筑物在风的作用下会摆动,这时由于惯性的作用数百吨的阻尼器就会给大楼一个相反作用的力,正因为此,大楼的摆动幅度才会减小,从而提高了大楼工作人员的舒适性,如果没有风阻尼器,上海中心大厦的摆动幅度会更大。
图释:风阻尼器原理
我国之一座安装阻尼器的建筑是台北101大厦,在88-92楼层位置,挂置一个重达660吨的巨大钢球,去年在台风“苏迪罗”作用下,更大摆动幅度达到了1米。
上海中心大厦也安装有一个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阻尼器,由12根长25米的钢索吊着,重达1000吨。
图释:台北101大厦阻尼器,镇楼神器。
图释:阻尼器在晃动
图释:上海中心大厦风阻尼器以及上面的雕塑
2、独特的锥形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设计成上细下粗的锥形,这样在在不同的部位晃动的频率就会相差很大(相当于头轻了),而且会产生一个抵消的效果,晃动就会明显减弱,这个在风洞模型就可以明显看出来,锥形建筑抗风能力比筒型建筑要好很多。
不过高楼设计成锥形好看,非高层建筑设计成锥形就太难看了。
3、独特的扭转造型
建筑物摆动的根本原因是两个的气压不等,导致建筑物在气压的作用下开始摆动,上海中心大厦采用120度扭曲设计,设计成扭转造型后,两侧并没有一个规则的面,可以减缓风流。风洞实验中,缩小的模型受到的侧力可以减少24%,将近四分之一。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更多科普欢迎关注本号!
当然安全。中国更高大楼上海中心高达632米,这座“天空之城”自然少不了强风的干扰。上南中心为了尽量减轻大楼的不适感,特意引入了电磁原理的阻尼器。在阻尼器上方,还安装着“巅峰之眼”——这座酷似眼睛的雕塑,也被称为“上海慧眼”。这座雕塑的造型取材于《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象征着中华文明的传承。
图、艺术品一样的“上海慧眼”
“上海慧眼”是一件重达1000吨的巨无霸“阻尼器”,它由吊索、质量块、阻尼系统和主体结构保护系统四个部分组成,保持着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的世界记录。从科学的角度看,“上海慧眼”是世界上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用于超高层建筑,以减少大楼的摇晃感,提升大楼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从某种角度看,“上海慧眼”还不仅是一块阻尼器,它还可以打造成艺术空间。经过精心的声学设计,“上海慧眼”阻尼层,可以满足音乐家的演出需要,并可容纳200-300名观众。在上海中心580米的高空屋顶上,每年平均风速估计可达每秒8至10米,这对于普通建筑而言就是“灾难”,但它却非常适合利用风力发电。上海中心上海搭载了270台500瓦的风力发电机,每年可以产生118.9万千瓦小时的绿色电力。
图、上海中心的数字记录
上海中心不仅很“稳”,还很“快”!上海中心搭载了全球最快电梯,可以让游客以最快速度抵达观光层。上海中心的电梯可达每秒18米!这已经超越秒速16.83米的台北101电梯,成为全球最快电梯。
在地面上感受的是微风,但是在六百多米高的高空感受的可不是微风了,比如在地面上风力3m/s,那么在400米的高楼上风力可以达到30m/s以上,面对这样的风力,大楼也会出现些微晃动,不过,这些晃动早已在建设之初就已经考虑在内了。
上海中心大厦,全高632米,主体119层,2008年11月29日开始开工,八年后建成,面对如此的高楼,当然需要搭配高速电梯,从一层做到顶层观光大厅,只需要55秒,从顶层在下来需要约70秒钟的时间。
这座摩天大楼的设计之初它的设计标准是能够抗住13级台风的风力,大约37-41m/s的风力,超高层建筑使用的钢材与混凝土与普通的大楼有很大区别,前者使用的材料强度是后者的两倍还要多,这样超高层建筑在建筑主体用料上有了保证。
在建筑用料上有了保证之后就需要在结构设计上有保障,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式样呈螺旋状上升,就像是一个螺旋的DNA片段,这样的结构设计有益于抵抗强台风。
(图为台北101大厦所用阻尼器,上海中心大厦所用阻尼器与其外形不同但原理相同)
另外,在高层建筑上都会有一个名为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定楼神针,就像东海里的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具有稳定大楼的作用,调谐质量阻尼器由一个超重的质量块与吊索、常规阻尼器、限位阻尼器组成,质量块可达数百吨及以上,比如上海中心大厦所用到的质量块重达1000吨,当强风来袭,大楼左右摇摆,质量块就会朝着大楼摇摆的相反方向移动,这样就起到了平衡的作用,降低摇摆,保证了大楼内部工作人员办公的舒适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热爱科学、喜爱科幻,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图片来自于 *** ,侵删。
从物理力学上讲高层建筑摆幅有个应力抵消作用,如果没有摆幅振动反而坏了!一一看报道学来的:某年记者现场采访国内某著名高层建筑工程师,这拣建筑据介绍摆幅近一米左右,介绍了设计、建造、结构诸多内容,包括顶端摆幅内部设计、设施,结构巧妙!也挺匪夷所思、新鲜!真为人类智慧赞叹。
据介绍: 人在高层顶端并不会有所感觉、或可说忽略不计!越是顶端越是如此!是因为 高层左右摆幅每次向一侧频率非常非常缓慢,一一说起这个想起上过某观光电视塔,电梯直达顶端,观光平台还是旋转的!未觉一丝毫动静,参照景物变换才能感觉脚下移动着。好象说是微米级?当到达应力极限摆幅消失、停止然后反向摆动,频次频律基本相同、规律,并不是明显剧烈、频律很快的摇摆,我的理解:大概谁也不会感知地球的转动?
好啦好啦!还是让专门家来解释的更在行,不装大尾巴狼了!
感谢提问!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厦既然建造出来了,肯定是相当安全的,毕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总造价148亿不是儿戏,而且这不也安全运行了两年多。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上海中心大厦的一些基本情况。
上海中信大厦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江东岸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该大厦于2008年11月29日开工建设,并于2016年3月12日竣工,历时约7.5年,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3.3954万平方米,总高和结构高度分别为632米和580米,是中国之一高、世界第二高的摩天大楼,仅次于828米的迪拜的哈利法塔,比第三名的麦加皇家钟塔(601米)高出了约10层楼。
我们都知道,物体的高度越高,其重心相对也较高,建筑物也不例外,无论是摩天大楼,还是高塔,亦或是高层写字楼、住宅等都逃不出这个梗,不过为了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之前有充分的论证,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一系列科学原理,既能很好的抵御极端恶劣天气,甚至还能达到一定的抗震要求。这就是为何去年最强台风“山竹”过境,许多粗壮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而位于广州的小蛮腰、广州东塔以及深圳的平安金融中心却安然无恙。
其实如此之高的一些摩天大楼或者高塔之所以能够抵御强风的威胁,这与建筑物的外形和内部的设计结构有关。无论是上海中心大厦还是小蛮腰等建筑,其外形往往都是呈现出弯曲且不规则造型,这种“造型”能够有效打乱迎风面与背风面风压不对等的现象,使两面的压力趋向平衡,从而有效减缓大楼摇晃幅度。
大厦(高塔)的内部结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拥有较大面积和较大质量的“底座”,能够有效降低重心点,二是在建筑物的关键位置加装了较大质量的阻尼器,这是一种以提供运动阻力来达到耗减能量的装置。如上海中心大厦主楼的底座是一个由61000立方米混泥土浇筑而成的,而广州塔的主体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构筑高达454米的核心筒,也就是说每个楼层的质量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的。
而在防摇摆方面,上海中心大厦是在超高层部位(583.4米)安装了一个被称为“上海慧眼”的重一千吨超级阻尼器,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摆式阻尼器质量块,这就仿佛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钟摆系统,通过与大厦主体的共振来抵消大楼的晃动;而广州塔则是在塔身安装了两套分别装有不低于10万升水的巨型水槽,通过水槽内水的晃动来抵消塔身的晃动。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上海大厦历史介绍?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Broadway的音译)大厦,1934年由英商所建。地处北苏州路20号,南靠苏州河,东临黄浦江。大厦高76.7米,22层,气势雄伟挺拔。大厦原址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民国19年动工兴建,民国23年竣工,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 *** 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
上海尖顶大厦名称?
金茂大厦的设计令人联想起中国古代的宝塔造型,随着楼高往上,一步步渐渐地向里退缩,构成一个有韵律的构图。
根据大厦的设计者:基于多处重复出现中国传统上认为是吉祥之"8"这个数字,它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化的装饰派艺术"风格的建筑。
上海日本大使馆大楼多少层?
原日本领事馆(红楼)、联合国救济总署(灰楼)黄浦路106号。红楼:平野勇造设计,砖混结构4层,建筑面积2705平方米。1911年竣工。古典主义风格,立面分段、对称。清水红砖墙面,中部屋顶为长方形平面的双尖拱顶;南立面底层为弧拱门窗,主入口上楣有精美的石雕山墙花;2、3层为连续的券柱式拱廊;檐口、柱头、勒脚、栏杆等细部有精致石雕装饰。
灰楼:位于红楼北面,中间隔着一个小天井。现称黄埔大楼。1941年重建。建筑面积4092平方米,砖混结构四层,坐南朝北,早期现代派风格。北立面中部饰六根有凹槽的巨柱式壁柱。细面花岗岩饰面,窗洞口较小,外观厚实。
1871年6月,日本领事馆始建于扬子江路。1911年迁入现址。1937年“八一三”后,日本领事馆成为控制侵占地区的更高行政机构。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处由 *** *** 接管。1947年3月28日,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后改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秘书处设于此。
上海中心大厦观光层高度?
上海中心大厦观光层位于大厦的第118层。
该层的垂直高度达到546米。
观光层面积千余平方米,呈三角环形布局。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总高度为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总建筑面积57.8万平方米。
它是目前中国之一高楼、世界第二超级摩天大楼,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百老汇大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百老汇大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