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韩愈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韩愈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韩愈是怎样死的?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韩愈是病死的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792年,韩愈登进士第。后因论事被贬阳山。817年,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是中国古代“唐”中的“古文运动”中的著名倡导者,对儒学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也是同时反(宗教)封建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一生都至于防封反建,对代成神成仙和对丹药长生之说嗤之以鼻。韩愈一生做官顺风顺水,直到后边告老还乡。 而韩愈的贡献:在古文运动种主张文道合一,二是主张文体革新,恢复了唐代以前的秦汉文化而且扩大中国散文的作用和功能,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等。(以上所以配图均来源于 *** )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为文奇崛,付满腔热情于笔端,有赤子之心,对于当时文坛六朝旧气来了一个大扫荡,列唐宋八大家之冠耳。
韩愈先任参军,曾随宰相裴度出征淮西,有奇谋。后转任兵部侍郎,面对各种险境,虽千万人吾往矣。
韩愈敢言,敢为民 *** 。针对唐宪宗敬迎佛骨于长安,上书驳斥迎佛骨的荒谬,结果被贬。
愈晚年生活不畅,愤怒而忧郁,多次卷入无妄之灾。后因病告假,最后病逝于其家,终年五十七岁。
关于他的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服金石药死去的,死于愚昧;另一种却极力否认,为之辩解,说是正常死亡。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每天一只硫磺鸡
唐代奉行道教,以铅汞、硫磺、黄金、秋石等炼制丹药服食成为一种贵族的时尚。很多人因此死于非命,前文提到的大诗人元稹“无病而暴卒”,唐太宗李世民五十二岁毒发而死,后代诸多帝王不吸取教训,前赴后继。
韩愈晚年愈发好女色,为了壮阳,他就用硫磺拌上粥饭喂养公鸡,还不让公鸡与母鸡交往,养足一千天杀掉烹煮食用,隔几天就吃一只,开始时很有效果,但终因此丧命。
北宋陶谷在《清异录》里写道:“昌黎公愈晚颇亲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嚥(同咽)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间日进一只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正常死亡
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病逝,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
韩愈之死,连《韩文公神道碑》和《韩文公墓铭》中也没有说明。时人似乎只有白居易含含糊糊的说了那么一句,却又引来后人无限的附会。想来若是病死,写墓志时大概未必要那么避讳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小时候很喜欢这首诗,最近娃儿在学校也背诵了,可见仍是经典。
韩愈的诗歌或许远不如他的散文,更没有李杜的名气,但身为唐宋八大家的领袖,他的文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的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24岁就考取进士,绝对的学霸和成名早的典范。
在漫长的官宦政途中,他一直升到礼部侍郎的高位,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被皇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公元768~824年)自称"昌黎韩愈",人称"韩昌黎"。出生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一个基层仕宦家庭,其父曾做过县令。他自小立志发奋读书,以图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到十七、八岁时,其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功底。他从十九岁开始,连续四次考进士不中,直到二十五岁时才考中,但不受官府任用。接着,他又参加史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连考三次均未成功。随后,他离开长安另谋出路。二十九岁时在汴州(今开封)由宣武节度使董晋的举荐,当了"推官",负责刑事方面的事务,自此进入官场。不久,董晋病逝,汴州发生兵乱,他转到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下,仍担旧职。这种幕府生活使他无法施展才能,一年后,他辞离张府,到洛阳乡下隐居,在那里读书写作。此间,他曾两次去长安等候朝庭调选。贞元十八年(公元8O2年)春,他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从事教学,此时他三十六岁。他从二十九岁到三十六岁,在政治、学术思想和文学上的见解渐趋成熟,所写的宣传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的文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影响也愈扩大。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此时正逢关中大旱民饥,他上书朝庭,请求宽免人民徭赋,受到奸党的污陷排挤,被贬为阳山(今广东西北部)县令。不久又被派往江陵(在今湖北),做法曹参军,掌管刑狱,督捕盗贼。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奉调长安,先后任国子监博士、东都都官员外郎(属刑部,掌管全国地图、军备等事务)、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掌管国史编写工作)、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吏部,代皇帝撰写制词)等职务,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晋升为刑部侍郎(刑部副长官)。元和十四年(公元8|9年)因上书劝阻迎佛骨进宮,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判死刑,幸亏裴度为其求情,才改贬为潮州(今广东)剌史。稍后,又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剌史。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调回长安任国子监祭酒(全国更高学府总管),这是他第四次进入国子监。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镇州(今河北正定)发生兵变,他奉命前往宣抚,使局势转危为安,因功升为吏部侍郎(仅次于宰相),人称"韩吏部"。公元824年,韩愈因积劳成疾,在长安城南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谧号"文",世称韩文公。
唐宋八大家墓?
韩愈祖籍河南,世称昌黎先生,于公元824年12月24日病逝,后归葬河南,墓地选址于今河南省孟州市城西韩庄村,韩庄村地理位置特殊,从韩愈墓向北而望,可见太行山,向南则临黄河,可谓是依山傍水,风水绝佳。
柳宗病逝于柳州,当时就葬于柳州如今的柳侯祠,一年后,柳氏族人迎柳宗元遗体回祖籍陕西西安安葬,然具体墓址如今尚无考证,只柳州百姓因感恩柳宗元恩德,于原址设衣冠冢以祭奠柳宗元。
醉翁欧阳修其实是江西人,但是他的墓葬却在河南新郑市,从1030年进士及第到1072年去世,欧阳修经历三朝,是宋朝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病逝后被宋神宗最丰为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
苏洵生于眉山,葬于眉山,算得上落叶归根,1066年,苏洵在京都病逝,苏轼兄弟扶灵归属,将父亲苏洵葬于今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同葬于此地的还有苏洵的妻子程氏以及苏轼的原配夫人王弗,因此,苏洵墓所在地又被称为苏坟山。
曾巩生于南丰,葬于南丰,墓址为南丰县莱西乡杨梅坑,如今的曾巩墓也是抚州市的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安石卒于1086年,死后葬于江苏南京市钟山南麓东三里方位,除王安石外,王母吴氏,弟王安国、王安礼以及儿子王雱等人也同样归葬于此,此地也算是王氏墓园了。但比较无奈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后来看上了这块地,要在此修建陵寝,是以王安石墓被迫迁出。
然王安石墓最终是迁回了江西老家还时迁址与麒麟门处却无准确说法,是以王安石最终葬在了哪儿还有待考证。
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感情那是没得说,传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表示思念的,而弟弟苏辙同样写有一首《水调歌头》以迎合兄长的思念,而兄弟俩自幼由父亲苏洵教导,按文人孝悌之说,苏轼兄弟死后应该同样归葬眉山,常伴父母左右才是,但苏轼兄弟却选择将自己葬在了河南平顶山,这其中倒有一些说法。
其中一说就是苏轼贬谪的半生中,只在汝州(今河南)与弟弟团聚过,兄弟把臂同游,正巧发现了一处与故乡眉山极度相似的“风景区”,这就是汝州郏县,于是兄弟俩当时就约好了百年后归葬此地。元朝时,郏县县令杨允于二苏坟祭奠先贤,遗憾于苏洵父子三人死后不得团聚,于是在兄弟二人的墓葬右边给苏洵建了一座衣冠冢,至此,二苏坟变成了三苏坟。
三苏坟,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城西27公里处的小峨嵋山东麓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嵩阳,面汝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衣冠葬此,至今有近900年的历史。苏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景仰,留有许多珍贵的诗文碑刻。
北宋著名散文家、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1037-1101)卒于常州,次年葬此。苏辙(1039-1112)卒于许昌,亦葬此。祠、墓院内外现存祭文、诗词碑刻49通。其中,金苑中《题二苏坟》、元曹师可“三苏祠记”及明清王尚纲、毕沅的“祭文”碑更具历史、文学、艺术价值
。韩愈墓地,位于河南省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清一统志·怀庆府》: 韩愈墓 “在孟县西十五里韩家庄。皇浦湜铭”。长庆四年 (824) 卒,次年三月归葬。今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墓前有韩愈祠。
生前身后事,唐宋名家归何处?
唐宋名家太多,一堆黄土掩风流,他们魂归何处,墓在何方,我就捡自己知道的说吧。
李白的墓在安徽马鞍山。
据说是这位大诗人在马鞍山的当涂,酒醉捉月,沉江而死。如果真是这样,这是这位诗人更好的死法。如果是病死的,有点没劲了。反正是墓在马鞍山。
杜甫的墓在河南巩县,他就是河南巩县人。杜甫和李白一样,也是全国各地乱跑,安史之乱以后,本来是“青春作伴好还乡”,从成都出紧江到长江,过三峡到洞庭,他没有去襄阳,也没有去洛阳,反而去了潭州就是今天的长沙,天有不测风云,喝酒吃肉以后,病死在湘江中的一条船上。后来,他的后人又把他从长沙迁葬回故里。
白居易,人生大赢家,生在洛阳,活在苏杭,葬在北邙,白居易的墓地,在一片风水绝佳处,洛阳龙门,佛教圣地,翠竹小山,风景清幽,有园林曰“白园”,又称香山墓。
白居易葬在洛阳城东南,韩语葬在洛阳城北孟县。
河南孟县有个韩庄村,那里有韩愈的墓。韩语本来是河北昌黎人,世称韩昌黎,但他死了以后,没回河北,就葬在了洛阳北边的孟县。
有唐一代,洛阳称为东都,也是一片繁华富贵之地,直到宋代,洛阳附近还葬埋了一些名士。
范仲淹墓地在河南伊川县。
范仲淹本是苏州吴江人,两岁随母改嫁到山东博山,取名朱说。及长,知其身世,19岁离开博山到河南商丘读书,24岁中进士,做官,又回苏州,改姓归宗,母殁,没回山东,也没回苏州,就埋葬在伊川。范仲淹死后,埋在母亲身边。
今天墓园尚好。
从范仲淹的墓,一路东南行,过汝州,到郏县,郏县有个茨巴镇,那里有个三苏坟,说是埋葬的苏洵,苏轼,苏辙,其实,只有苏轼和苏辙葬埋在这里,苏洵埋在四川老家眉山,这里是他的衣冠冢。
三苏坟的发现,是上个世纪农业学大寨时期,挖水库修水渠,先挖出了苏东坡长子的墓,看看墓志,才知道这里埋葬着苏东坡和弟弟苏辙。
广西柳州有柳宗元一座大墓,不过那也是衣冠冢。
唐宋名人的坟墓在哪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头条上面各地的朋友都有,如果有唐宋名人墓地在其周围,回答一下,正好汇总,正好受教。
我去看范仲淹的墓和三苏坟,是去年秋天的事了,看一趟不容易,如果头条上面朋友回答,多了解一些,有机会也好,去看一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韩愈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韩愈墓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