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博物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税务博物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是谁?勤政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有确切史料可查的是清高宗,也就是俗称的乾隆帝。
注意,我说的是有确切史料可查的,朱元璋也很勤政,但是朱元璋时代的起居注可没有保留下来,乾隆帝的起居注是保留了下来的。
我相信很多人没有想到。
一般人会以为乾隆帝的父亲清世宗雍正帝勤政,但根据清宫档案显示,清世宗远远不及清高宗勤政。
这是因为清世宗有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业余爱好:炼丹。
清世宗是清朝皇帝里最迷信的一个,他不仅喜欢炼丹,还喜欢踏罡步斗,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现存的清宫档案里有大量清世宗在紫禁城内亲自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记载。
很多自媒体文章说根据清世宗的《起居注》可以证明清世宗雍正帝有多么勤政,每天只睡5小时,一年休息三年云云。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清世宗雍正帝的“内起居注”在民国时期就已经丢失了,当年故宫博物院当废纸卖掉了。
所以我很好奇,这些信誓旦旦说根据雍正帝“起居注”知道雍正帝勤政的朋友,他们是从哪儿看的“起居注”呢?
真正有记录可查的“勤政皇帝”是清世宗的儿子清高宗弘历。
以下是乾隆帝一天的行程:
4:00——5:00,起床更衣,然后去坤宁宫朝记。
5:00——7:00,用早膳,之后到乾清宫恭读圣训。
7:00——10:00,用早膳的乾隆再次更衣,召集内廷大学士、翰林等人赐茶宴。
10:00——13:00,乾隆在养心殿批阅奏折。
13:00——14:00,乾隆在养心殿接见朝臣。
14:00——15:00,乾隆在养心殿用午膳。三点继续工作批阅奏章。
15:00——16:00,接见傅恒。傅恒是清朝名将,也是乾隆的小舅子。
17:00——19:00,乾隆在养心殿三希堂鉴赏古玩;
19:00——20:00,自由时间,乾隆皇帝写写诗,练练字 (也是鼓掌的时间)
20:00——0:00,乾隆在养心殿东暖阁就寝。
就连清代历史学家赵翼都说,乾隆帝的勤政,他们这些 *** 读书人都做不到。
有人说,你是不是信口开河?
乾隆朝的内起居注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下。
乾隆这套作息表,至少从乾隆元年使用到乾隆四十五年,也就是他七十岁的时候;其实越了解历史上真实的乾隆帝,你就越能发现,这个人极端无趣,一点也没有野史里传说的那样风流倜傥。
朱元璋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据史书的记载,从洪武十八年(1385)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可以想象他是多么勤奋。朱元璋的节俭,在历代皇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当了皇帝后,他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所用的床,并无金龙在上,“与中人之家卧榻无异”。他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朱元璋还在宫中命人开了一片荒来种菜吃。洪武三年(1370)正月的一天,朱元璋拿出一块被单给大臣们传示。大家一看,都是用小片丝绸拼接缝成的百纳单。朱元璋说:“这是用做衣服多下来的布料做成的百纳单。"
中国古代最为勤政的皇帝,该是清世宗雍正帝。清史大家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
雍正帝即位,从康熙手中接过一个吏治混乱、国库空虚、权斗不休的政权,交给乾隆一个制度严明、国力强盛的国家,如果不是“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是不可能实现的。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同时,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他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雍正帝除了早起临朝执政,还每日批阅奏折百余件,仅汉字朱批就是洋洋洒洒数千字。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光是奏折朱批的文字,就达三百六十卷,一千万多字。这些写起来容易,然事关国计民生,他的每一字词,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代表着国家的更高指示。朱批只是他勤政的一个体现方面。作为一个正处于政治历练、精神与人格上的成熟阶段(45岁)继位的中年皇帝,他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所付出的践行与思考,自然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虽然有电视剧,如《甄嬛传》,大肆渲染雍正帝与诸多妃子之间牵扯不断的情感戏,但是清宗室、史学家昭梿在《啸亭杂录》中说:“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雍正帝把自己的帝王人生,都交给了勤于政事,致使身体严重超支。
雍正为了充沛理政的精力,有病讳疾乱求医,误信方士养身,乱服有毒的金丹,能提神一时而遗患无穷,故久治不愈。雍正七年冬至九年秋,他患了一场重病,严重到了准备后事的程度。《清世宗实录》《清史稿》之类正史,没写明病症名称和严重性,但从停办万寿节大宴,停止年度决囚,还赦免一批“应得遣戍、监追、籍没及妻子入官等罪”(《清史稿·世宗本纪》)等非常事来看,他的身体已经到了非常时期。
这一场大病,折磨了外强中干的雍正帝一年多。但是,雍正却没有因为患了重病怠政,严重影响了他四年后离奇崩逝。《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第三天子时驾崩了。他的暴卒,无疑是前次大病后仍日夜勤政埋下了隐患。
周世宗柴荣,他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不好说。但是,他绝对是五代间最勤政和更优秀的皇帝,没有之一。单《旧五代史》柴荣的本传篇幅就仅次后唐明帝李嗣源,可是李嗣源可是活了六十七岁呀,而且这货也会折腾。柴荣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时间不到六年,却干了很多皇帝一辈子都干不完的事。
柴荣在位时,御驾亲征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要比很多勤勉的皇帝又多不少舟车劳顿,也许也因为如此,才命不长寿吧。柴荣为何如此勤政和劳顿呢?就是因为五代以来,王朝大多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统治,百姓困苦,政治军事体制上都是积弊严重。特别是中原地区政权的领地越来越小,他决心改变。所以,他胸有成竹对王朴说,“朕十年开拓,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够了。”于是,柴荣刚开始准备开拓,契丹和北汉联军就来了。
柴荣的成名之作,高平大战爆发了。老实说,这一战要不是柴荣的决断,冒险亲自御敌,逆转了局势,恐怕后周就要成了人家的附庸国了。后周军差点溃亡的原因就是,军事积弊严重,后周大将樊爱能等接敌就跑,导致成营的士兵投降。战后,柴荣斩杀了70多员将校,军法恢复了森严。其后,柴荣在进攻北汉,西蜀的过程中,虽有小胜,却没有达到目标,主要因为粮草问题和战斗力的问题。由此,柴荣执政前期,还是以内政和军事整顿为主,有钱有粮有战斗力,才好做事呀。
后周强敌环绕,北有北汉,契丹,西有后蜀,南有南唐。柴荣收拾完西蜀,下一步就是打击南唐了。南唐的国土仅次契丹和后周,不仅拥有强大的水军,还能从江北威胁后周的统治。所以,柴荣在继位后的第二年年底(955年)就开始策划征讨南唐了。从956年到958年,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之一次虽然大获全胜,但是由于刘仁赡的坚守,寿州没有拿下。第二次还是大获全胜,大量的南唐兵投降,寿州也拿下了。到了第三次,被打怕的南唐直接剩下的江北之地割让了,并俯首称臣。自此,南唐丢了江北十四州,失去了长江岸防,为日后的宋太祖灭南唐,提供了基础。南唐威胁解除后,周世宗就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了。在959年,周世宗亲征北伐契丹,连下三关三州,形势大好之际,柴荣却病倒了,只好班师,不久去世。
周世宗绝非是一个的穷兵黩武的皇帝,在战争的间隙,多次疏通汴水,连接淮水,长江,这既方便了军事运输,也让沟通经济发展。周世宗还是注重民生的皇帝,他令人木刻农夫和农妇状放在殿中,提醒不忘农事。还有进行清查田地,减免百姓多出的税收等等。另外,五代以来礼制,文化等等遭受的破坏,周世宗统治时,都得到恢复。所以,翻开《旧五代史》周世宗的本纪虽然只有六章,内容却较密集。可见这不到六年的时间里,周世宗却做了不少事,令人敬佩呀。
中国历史上非常勤政的皇帝很多,比如秦始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等等,但最勤政的皇帝是清世宗雍正皇帝。
雍正,康熙之第四皇子,登基前是雍亲王,四阿哥。
雍正继承皇位后加大吏治整顿,厉行改革。他推行的政策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取消历代的贱民,使我国人口大增、田亩大增,国库充盈。
雍正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雍正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批改奏章,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除了早朝和大臣商议政事,其余时间都在批阅奏章,到晚上深夜才入寝,一天才睡5个小时。据说雍正一年到晚只给自己的生日放一天假,在位13年批阅奏章的文字就达1100万多字,平均每天批80万字的工作量。其勤政程度之惊人亘古未有之。
雍正皇帝痛恨贪官,反腐手段极其严厉。由于康熙晚年吏治松散,朝廷内外腐败严重,导致国库严重亏空。各级官员贪腐之风盛行,已经到了不得不下重拳整顿的时候了。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雍正下令严查贪腐,但往往收效甚微。原来派下去查贪腐的官员不是被收买了就是官员之间相互包庇,即使一查到底也不过找出几个替死鬼而已,无法达到反贪的目的。雍正下令查贪腐的官员必须带十几个候补官员,发现官员在查案过程中有收受贿赂或有不法行为,候补官员立马替而代之。这样候补官员就显得非常积极,案件一件件都能得到深挖。
为了杜绝被查出的贪官畏罪自杀,把财产留给子孙,雍正下令贪官不能交出所贪巨款,就由贪官的子孙来一一还清。在雍正一系列反腐手段的高压政策下,贪官逐渐收敛,再也没有人敢贪腐了。
由于雍正每天高负荷工作导致身体严重透支,只干了13年就吐血而亡。”
中国有几大寻根问祖圣地?都有哪些?
回答:中国有14大寻根问祖圣地。
1.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圣地。
2.广东南雄珠玑巷祭祖圣地。
3.江西鄱阳瓦屑垻祭祖圣地。
4.湖北麻城孝感乡祭祖圣地。
5.福建宁化石壁村祭祖圣地。
6.江苏苏州老闾门祭祖圣地。
7.河北滦平小兴州祭祖圣地。
8.山东兖州枣林庄祭祖圣地。
9.河南光州固始城祭祖圣地。
10.河南滑县白马城祭祖圣地。
11.江苏南京白马街祭祖圣地。
12.福建上杭瓦子街(珠玑巷)祭祖圣地。
13.福建蒲田祭祖圣地。
14.山东小云南祭祖圣地。“无具体地址却有族谱记载”。
一、我们中国人都有浓厚的故乡观念,平时我们遇到和自己一个姓的都喜欢说500年前我们是一家,这里谈到寻根问祖最有名的应当属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了。尤其是在河南、河北和山东一带民间流传着“山西洪洞县老鸹窝底下的人”。历史记载在元朝末年,因为自然灾害再加上战乱等,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明朝初期就开始从山西移民其他地方垦荒,据史书记载从山西移民过去的地方有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山西等10余省,大几百个县,可以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我们现在上厕所好多地方都说“解手”,“解手”一次就是在人口迁移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据说当时迁移的人口都用绳子困住了手,走的时间长了想上侧说,就需要把手解开。因此有了“解手”这么一说。
二、南方地区历史上人口迁移记载比如广东南雄珠玑巷,成为了日后岭南大地,也是两广地区民间重要的寻租之地。
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据记载,湖北、河南、安徽好多人都是从这个地方迁移过去的。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经历过几十个朝代更换,人口迁移在我国历史上并不陌生,还有好多比如:江苏苏州老阊门,福建宁化石壁村,湖北麻城孝感乡,河南光州固始城、山东兖州枣林庄等等。其中有的规模小,有的规模稍微大些。有的历史记载详细,有的都是无记载不过都是民间传说。
1988年天水市 *** 恢复了公祭伏羲典礼,举办了首届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并一直延续至今。1992年 *** 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2005年甘肃省委、省 *** 决定将公祭伏羲大典提升为省级规格。自2013年开始,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 *** 共同主办,提升为国家部级规格。2014年开始,与台湾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同日同时共祭伏羲典礼,极大提升了公祭大典的规格和在海内外的影响。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马培华、 *** 、齐续春、王家瑞、苏辉等国家领导人和 *** 荣誉主席吴伯雄, *** 荣誉副主席林丰正、蒋孝严、詹春柏,台湾地区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台湾政要先后出席公祭活动。2014年,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作为甘肃省长期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项目。
很高兴回答这个提问,我是北方,地广物博的中华大地,人文历史也源远流长。特别是中东部地区,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以姓氏,以民族而起的寻根问祖活动,有史以来都具有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不论是因战乱避祸,还是自然灾害,人类总会在迁徙中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而在迁移的过程中,对过往的记忆总会停留在最初来时的地方,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都会通过家谱,族谱来记录曾经的那个家乡。以下就简单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拜祖圣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自2006年(农历丙戌年)开始,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为纪念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而举行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拜祖活动,其凝聚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意义非凡!据史料记载,新郑为黄帝出生的地方。
陕西黄帝陵祭典,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祀典礼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陕西省黄陵县申报的黄帝陵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天水伏羲大典,即祭拜人文始祖伏羲氏所进行的典礼,在每年6月22日于甘肃天水市举行。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洪洞大槐树是我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更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的故乡。
广东南雄珠玑巷,“七百年前桑梓乡,后人世代不相忘。”自梅岭古道开凿以后,唐朝时开始,断断续续的有中原百姓迁入岭南,珠玑巷是他们必定落脚的地方。如今,南雄珠玑巷建有各个姓氏的宗祠。
江西鄱阳瓦屑坝,“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瓦屑坝是明初江右民系移民皖鄂两省的集散中心, *** 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鄂皖等目的地。
湖北麻城孝感乡,“要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 。”湖广填四川,自蒙元就开始了。其后元明之际,又有不少宗族躲避战难,途经孝感进入四川,是众多川蜀民众心目中的圣地,今建有“湖广填四川”移民博物馆。
福建宁化石壁村,“客家祖居地,宁化石壁村。”是历代南迁士族民众避乱求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石壁村建有“客家公祠”,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客裔子孙来此寻根问祖。
江苏苏州老阊门,昔日苏州阊门,今日苏北民众心目中的祖宗圣地。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来自苏州。
河北滦平小兴州,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移民的集散之地,为河北、内蒙古、山东、东北等地众多姓氏寻祖问祖的朝宗祖地。
山东兖州枣林庄, 是中国明史专家葛剑雄、曹树基先生近年来实地调查考证中新发现的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现有辽宁、吉林等省的枣林庄人,称先祖于清初移民边疆,迁居关外,为不忘祖籍,以“枣林”为号。
河南光州固始城,位于河南南部、淮河之畔的光州固始(今信阳市固始县),素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之称,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原之一侨乡
河南滑县白马城,河南滑县白马城,有如山西洪洞大槐树,根植了一种深厚的“移民情结”。岭南“白马现象”与中原“槐树现象”,异曲同工,都是历史的回音。在广西,许多汉、壮人的家谱都记载祖籍是滑县白马城(或白马驿、白马苑、白马冉、白马堰)。
福建上杭瓦子街,上杭是客家民系成长的摇篮,在客家民系播迁发展中,是继客家民系宁化石壁之后的另一个“祖居地”。从福建龙岩上杭出发,向两广、两湖、江西、四川、台湾等地的后裔有千万之众。从族谱中可以看到,大量没提到“石壁始祖”的家谱,却有记载瓦子街迁出的翔实记录。
福建莆田珠玑巷,珠玑巷除了广东南雄、福建上杭之外,还有一个地方也有,就是福建莆田珠玑巷,名气比不过广东南雄珠玑巷,但不不差于上杭珠玑巷。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有不少宗族,特别是粤西、粤东讲闽南话的宗族,其族谱记载始祖来自福建莆田珠玑巷非常之多。也有族谱称为猪屎巷、朱史巷、朱紫巷、猪鸡巷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博物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博物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