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尚书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尚书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傅小关为主角的小说?
傅小官为主角的小说是《逍遥小地主》
内容介绍
有幸穿越了,还是生在地主家,此生不缺吃穿却也不想混吃等死,所以傅小官随意的做了些事情,没料到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 皇帝要让他官居一品,公主要招他为驸马,尚书府的千金非他不嫁,荒人要他的头,夷国要他的命,樊国要他的钱…… 可是,傅小官就想当个大地主啊!
漳州平和有哪里好玩点的?
1.三平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名胜风景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处平和县文峰镇境内,距漳州市区50公里,沈海高速复线在文峰镇文美村设有三平出入口。包括三平寺、三平祖师文化园、如意谷、虎爬泉、广济园、汉白玉祖师公雕像、尚书阁、侍郎亭、毛氏洞、龙瑞瀑布、红军三平会师纪念馆等景点,集朝圣、文化、生态、红色游于一体。古代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衬,处处蕴藏着扣人心弦的故事传说,是闽南旅游朝圣的胜地。迄今已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到此朝圣旅游,年游客量逾80万人次。
2.灵通岩风景区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境内。距漳州市区116公里,属省级风景名胜区。主峰海拨1282米,其中狮子峰于悬崖峭壁间,奇峰突兀,犹如雄狮盘距,堪称天险。后因明朝黄道周为大峰岩题下灵应感通四个字后而改名。
3.大芹山,海拔高1544.8米,漳州地区之一高山,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境内,崎岭乡、国强乡、九峰镇、大溪镇处交界。距汕头约160公里,比泰山海拔1532.7米高12.1米,顶峰有一奇石,长2.5米,宽2米,厚0.3-0.5米,由3个石柱撑着,在不同的方位敲打,会发出不同的音响,被誉为八音石。
4.林语堂故居,台北有个林语堂故居,那里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晚年的归处,而平和林语堂故居则记录着林语堂童年的光阴。
5.霞寨柚海,霞寨镇高寨村是一个兴建在海拔400—600米半山腰的村庄,村民新建的一幢幢洋楼置身在柚海中,犹如 *** 的“布达拉宫”。
请问明朝的内阁首辅也必须要同时兼任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吗?
当代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明代内阁首辅并非宰相。而且内阁权力不同时期也大不一样。明太祖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最初他们都只是一些顾问性质的皇帝近臣,辅助朱元璋处理一些琐事,类似今天的普通秘书。 明成祖朱棣篡位后,仅过一个月便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胡广、杨荣等7人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此后渐渐有了“内阁”之称,但这时内阁大学士官职品级只有五品,而且地位相近,没有明显的首次之分。开始类似秘书处秘书长。 之后内阁权力地位日趋上升,内阁官员间渐渐有了主次之分,经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到复辟的英宗,李贤二度入阁,英宗命其“掌文渊阁事”,加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地位独尊,内阁首辅产生。但此时内阁尚有六部与之相争,一些如吏部、礼部等部尚书地位不在内阁阁臣之下。 一直到嘉靖朝,内阁在阁、部之争中占据上风,没有加官的阁臣也位列尚书之前,此时内阁首辅权力开始踏上高峰,文臣中已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存在,但内阁首辅虽有票拟权,却没有独立裁决的权力,仍是承旨办事,权力再大也被“祖制”压着,没有完成宰相化,虽然有少数首辅,如张居正,利用自身威望加皇帝年幼,在位期间取得了一些几乎等同宰相的权柄。 张居正死后的悲惨下场,使得继任者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同时因为张居正的擅权,神宗开始夺取内阁权力,首辅的权势开始日趋衰落,权力地位下滑,已难以发挥作用。到天启、崇祯朝,内阁成员几乎成了皇帝甚至宦官的家臣,内阁几乎名存实亡。
天心阁有何来历?
1. 天心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2. 天心阁的来历可以追溯到明代,最初是为了纪念明代文学家唐伯虎而建造的。
后来,天心阁成为了湖南省长沙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天心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湖南文化的象征。
它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天心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了湖南省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明朝内阁由哪些大臣组成?
一、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设内阁作为秘书机构参与处理政务,没实权,仅是顾问。人员的选拔数量不确定,官员在五品以上都有可能被选上,完全看朱元璋的心情和个人喜好。
二、朱棣时期
都是五品,从翰林院的编修、侍讲、侍读中选。内阁学士开始受重用!
三、仁宗、宣宗时期
从五品一下子升到一二品的尚书。像六部尚书、侍郎,詹事,太常寺卿,通政使等都是入阁的人选。
四、嘉靖后
由朝廷特检、廷推,然后报备皇帝。一般要在翰林院待过,最容易入阁的是礼部侍郎,吏部尚书基本入不了阁。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将中书省的权力下放给六部。
中书省的丞相职位的废除,标志着在皇权在与相权数千年的斗争中彻底占据了上风,但是也给皇帝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丞相最重要的一个职责便是上传下达,替皇帝将很大一部分的政事代为处理,即“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但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不胜庶政之繁”。
据史料记载,废除丞相后,朱元璋每天需要批复近200余奏折,处理大大小小五六百件政事。久而久之,朱元璋久受其累,于是下令设置四辅官替皇帝批改奏折,后来,又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帮助皇帝,这就是明代内阁制度的雏形。
朱棣即位后,废除各殿大学士,改为学士。由于经常御驾亲征,常年的战事让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真正意义上总揽朝政,因此一个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机构——“内阁”应运而生。公元1402年,明成祖特派解缙、胡广和杨荣等人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成为内阁。自此,内阁制度正式成立。
明朝内阁人数一般由5人组成,最多则有7人,除了一位首辅和次辅外,其余都被称作阁老,并没有具体的职位划分。由于内阁大学士并不是一种官职,因此内阁成员一般都是由各部尚书和侍郎兼任,共同帮助皇帝处理朝政。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利逐渐增大,后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内阁由内阁首辅,次辅及其他内阁大学士组成。明朝内阁大臣主要首辅:杨荣,顾鼎臣,严嵩,张居正。这些内阁大臣均兼有尚书职位,和担任大学士的大臣组成内阁。
1425仁宗朱高炽时,明仁宗因杨士奇、杨荣等为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之后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居内阁,其头衔均以尚书为尊。自此,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明代宗朱祁钰的景泰年间,王文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后进入内阁,自此之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内阁权力更大。虽有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末年的反复,可到成化年、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 *** 代表。
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所行之事被认为多荒谬不经。可也有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明世宗朱厚璁的嘉靖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到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尚书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尚书阁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