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白居易古诗《蓝桥驿见元九诗》赏析
- 2、驿亭镇的历史沿革
- 3、驿亭镇的历史名人
白居易古诗《蓝桥驿见元九诗》赏析
在蓝桥驿既然看到元稹的诗,后此沿途驿亭很多,还可能留有元稹的题咏,所以四句接着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表面上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下的万顷波涛。
小题2:试题分析:白居易诗之一句“蓝桥春雪君归日”,是在欢笑中含着眼泪。元和十年春元稹奉召还京,他是满心喜悦、满怀希望的。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第四句诗运用了抒情的表现手法,其中君是指诗人元缜,因爱其人而及其诗,抒发了诗人心底的情感真挚,万顷波涛。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二是“君归”与“我去”对比, 一个奉召还京, 一个遭受斥逐, ( 2分) 用人遭遇的对比表达了命运无常、 官场风云难料的悲慨之情。( 1分)小题2:后两句通过写诗人“循、绕、觅”的三个动作, 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本来不大的驿亭里转来转去, 摩挲拂试, 仔细辨认的动人情景。
《蓝桥驿见元九诗》唐代:白居易 原文: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白话文释义:蓝桥驿春雪飘飘当初你归来之日,秦岭上秋风飒飒如今我离去之时。每到达一个驿站我都要首先下马,沿墙绕柱东看西樵寻找你的题诗。
驿亭镇的历史沿革
年10月18日,上虞县转变为上虞市,驿亭镇归入上虞市管辖。2003年底,驿亭镇辖有37个村委会,人口总数为21986人,总面积达22平方千米。2004年3月22日,上虞市驿亭镇 *** 的驻地从五驿村迁移到了五夫村。2006年4月19日,驿亭镇的行政村结构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37个村整合为16个。
年10月18日上虞县撤县设市,驿亭镇由上虞市管辖。2003年底,辖37个村委会,人口21986人,面积22平方千米。2004年3月22日,上虞市驿亭镇 *** 驻地由五驿村迁至五夫村。
上虞传说中是舜的出生地,也是舜让位于丹朱时所居的地方,有“虞避丹朱,舜会百官”的历史传说,也是传说中祝英台的故里,并且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
抗日战争时期,杨溪村遭遇日本侵略军的骚扰与报复,导致大量房屋被毁,使得村庄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之中。其中,杨家浜、寒家湾等自然村房屋惨遭1048间的破坏,村民们大多居住在草棚之中,且因河港交错、地势低洼,频繁遭受洪涝灾害,因此被称为“放狗墩”。
驿亭镇的历史名人
生活在北宋末年的李光是驿亭五夫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的北宋权奸当道,外强入侵,风雨飘摇,目睹金兵南下烧杀掳掠,京城危在旦夕,李光挺身而出,痛斥奸佞,力主抗金,还亲率义军参加了保卫京师的战斗,后被秦桧构陷,贬职为民,一腔壮志最终未能得酬。
经元善:(1840-1903),字莲山(莲珊),晚年号剡溪聋叟,上虞五驿乡(今驿亭镇)驿亭人。父经纬是上海富商,因接济军饷功,清廷授主事加员外郎衔。经亨颐:浙江省上虞人,经元善之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金石家。创办春晖中学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着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
杜婉蓉故居保存完好,风格简洁大气,具有江南民居的典型特色。作为名人故居和革命旧址,它为研究我市早期党组织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作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它对广大青少年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其文物保护价值不容忽视。
历史上以东晋名相谢安、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代表的大批名人雅士云集于此,是后世文人墨客慕名游览之地。
驿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驿亭镇中心小学、驿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