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天津大沽口炮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天津大沽口炮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圆明园条约重要内容?
北京条约》中国割让予英国的九龙半岛部份 签订不平等条约
185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迫使清 *** 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对英、法两国赔款600万两白银。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侵略者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 *** 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续增的条款包括: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第二次 *** 战争 第二次 *** 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 天主教神甫马赖 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 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 *** 派钦差大臣 佳良、花沙纳 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 签订《瑗珲条约》 。
1859年6月,英、法、美以进京换约被拒为由,率舰队炮击大沽。提督史荣椿 率守军还击,击沉击伤敌舰10艘,毙伤敌军近500人,重伤英舰队司令何伯,史荣椿战死。1860年8月,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 登陆,进占天津。9月,清军在北京通州八里桥 迎战英法联军失利。清咸丰帝 携皇后、懿贵妃 等离京逃往承德。10月13日联军从安定门 攻入北京。联军发现清军将英法使节团多人虐待至死,遂决定报复中国之野蛮行为,及教训中国皇室以后不得蔑视英国及法国。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见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条约又称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款,附约一款;中法《天津条约》共四十二款,附约六款。主要内容是:
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定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④外人得往内地游历、通商;
⑤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⑥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
⑦对英赔款银四百万两,对法赔款银二百万两。
当时没有关于圆明园的不平等条约 具体是在1860年北京 条约中 由于当时清 *** 当权者逃至承德 英法联军趁机抢掠、火烧圆明园 如果你问内容,拿应该是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望厦条约 1844美国与中国签订的之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中英签订结束 *** 战争的《南京条约》后,美国趁火打劫,派专使顾盛来华胁迫清钦差大臣耆英于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在澳门附近望厦村签订.共三十四款,附有《海关税则》.内容除没有割地赔款外,几乎包括了中英《南京条约》中的所有条款,并且有些条款比《南京条约》规定得更加具体.例如,关于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或任何外籍侨民之间发生的一切诉讼,都由美国领事审理.关于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关于片面最惠国待遇,条约规定,美国此后对华贸易所纳进出口税不得高于他国;并规定“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条约还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条约准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等.影响中美《望厦条约》是比中英《南京条约》更细致更完备的不平等条约,美国据此获得了比英国更多的特权.后来该条约成为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国家与中国所订条约的范本.2天津条约 1858年夏签订国包括 英法俄美(MD,强盗啊!)
大沽口炮台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林小静
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早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就面临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明朝 *** 开始在大沽口设防,大沽口炮台应运而生。不过早期的大沽口炮台和日后渐成规模的炮台相比,实在有些简陋,“每隔一里设轰雷炮二座,每座炮由六人操作,二人瞭望,二人司火,二人拽线”。随着倭寇之患渐除,大沽口炮台也被弃置。直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出于拱卫京师的目的,于是在海河河口两岸建造了南北两座圆形炮台,置国产大炮。之一次 *** 战争期间大沽口炮台并没有受到英军侵袭,此后清 *** 转向重视炮台建设,命直隶总督亲临大沽口指导海防建设。经营数年后,大沽口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防御体系,共建成大炮台 5 座(分别以“威、镇、海、门、高”为名)、土炮台 12 座、土垒 13 座,组成大沽炮台群。大沽口炮台从此成为清朝海防的要地。
大沽口炮台遗址
清朝修建大沽口炮台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早先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九月间,英国舰队抵达大沽口,以此威逼清廷与其会谈 *** 赔偿问题。为了建立海防,此后命令直隶总督琦善筹建大沽口炮台,但因备防仓促,炮台并不牢固。因此继任的直隶总督筹讷尔经额在其基础上另建三座炮台,大沽口炮台形成了多层防护的布局。1858年之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失利后,僧格林沁奉命修缮大沽口炮台,对大沽口至山海关沿线的各海口分别屯兵设防,大沽口炮 *** 事防御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第二次 ***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将大沽口炮台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先后发生了三次交战,大沽口炮台在第三次保卫战中被英法联军占领,炮台在战火中被化为乌有。
大沽口炮台
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负责奉天、直隶和山东等地的海防事宜,1871年李鸿章在视察大沽口炮台时,发现“原有三营炮台五座,今仅存一营内炮台三座,其原扎郝家庄河口炮台,已被洋兵拆去”。因此他下令对大沽口炮台进行修复,李鸿章对大沽口炮台进行了大规模的近代化建设,使其成为渤海湾防御体系里最重要的一环。其主要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李鸿章为了增强大沽口炮台的防御能力,于是特地购置了大批西式大炮,还从英国购买了新式海防利器“蚊船”;重视培养海军人才,将重点转向建设海军舰队;为加强大沽口炮台的近代化,李鸿章还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为大沽口炮台配置了铁路、电报、 *** 等重要设施。在李鸿章的改造下,大沽口炮台成为近代化设施比较完备的军事要塞,不过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对大沽口的建设步伐因此放缓,大沽口炮台许多设施陈年已久尚未更新,武器装备也没有跟上,远远落后于当时西方各国。
李鸿章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强攻大沽口炮台,大沽口炮台短时间内便沦陷了,第二年依照《辛丑条约》规拆毁大沽口炮台,此后再无建树。
参考文献:
刘国军:《大沽口炮台——见证近代中国海防的历史》,《军事历史》2006年第4期。
王令强:《浅议李鸿章对大沽口炮台的近代化建设》,《军事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
唐立鹏:《 *** 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口炮台的建设及其作用》,《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第9卷第4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之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为什么攻打清朝首都都得拿下大沽口炮台?
清朝是大陆型国家,国大人多,疆域辽阔,雄兵百万,可以说陆战能力堪称强大,即便是当时的欧亚强国沙俄,也无力一举从内陆长穿直入攻入中国,拿下北京。
因此攻打清朝,要打到北京,就只能从海上突袭,因此攻打天津就成了不二之选。而要拿下天津就必须要先拿下拱卫天津卫的大沽口炮台。
离北京海岸线最近的就是天津港,大沽口自明朝开始建炮台就是为了保护北京海岸安全。(天津卫这个名字的由来)
你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是需要从海上入侵清朝的列强。列强海军辗压清朝,自然哪里离首都近打那里了。
以之一次 *** 战争为例,英国人跨越三大洋来攻击清朝,没有在陆地上必胜的把握,就沿海路从广州、厦门、宁波一路打上去,直至大沽口,威胁到北京安全,逼迫清 *** 投降签条约。
同为列强的俄国就不打大沽口,直接从东北打过来的。日本也是打朝鲜进东北。因为它们的战略目的是分裂东北的领土需求,而英法德等列强目的主要是经济利益。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塘沽东南,海河入海囗,明初大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津大沽海囗战略地位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从海上进入北京的唯一门户,一旦失守,北京将无险可守,嘉靖年间,为了防备倭寇,就开始对大沽口的战备防守,构筑堡垒,驻军设防,从1816年大清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建一座圆形炮台,到了1841经过几十年修建,大沽口炮台建成大炮台5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大沽炮台群,从1840至1900年,外国列强为了抢夺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必须威逼清廷首都北京,进入北京必须攻战天津,攻战天津必须攻战大沽口炮台,列强依仗船坚炮利火利凶猛从1858,1859,1860,1900,四次对大沽囗发动进攻占领,从而攻战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廷皇帝两次出逃北京,在西方列强的威胁下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忍气吞声,任西方列强瓜分任人宰割,割地赔款,和没完没了的赔款。
辛丑条约中为什么要求拆掉大沽炮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只是因为大沽炮台是首都北京的门户,扼守海河。
沿着海河可以溯江而上,直接杀到北京。
所以列强想要攻打北京,就必须首先占领大沽口,摧毁大沽口炮台。
围绕着大沽口炮台,发生过无数战斗。
即便清末,列强就4次攻打过大沽口炮台,分别是:1858年,1859年,1860年,1900年。
其中三次是惨败,但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战斗,满清却打了个大胜仗。
1年前的1858年之一次大沽口战斗,9000清军驻守落后的4做炮台,2个小时就被1200名英军打败,四散逃走。
咸丰皇帝无奈,被迫向列强屈服,签订了《天津条约》。
随后,咸丰将大沽口的防御任务,交给最信任的僧格林沁。
当时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可以说是满蒙贵族中极少有的优秀将领。
僧格林沁花费了1年时间,在大沽口修建了9座炮台,自造和从西洋购买了高达260门大炮。
在炮台四周还修建有防御步兵的工事,防止英法联军炮战不胜后,使用步兵强攻炮台。
僧格林沁还在海河设置了多道拦阻线,都在炮台的射程内。
1859年,英法联军乘坐22艘军舰和汽船,再次杀到大沽口炮台。
僧格林沁很聪明,他明白即便是这9座炮台,大小火炮260门。
其中1万斤大铜炮11门,5000斤铜炮2门,5000斤至8000斤铁炮36门,新购的西洋铁炮23门,也不足以和英法联军这么多军舰对抗。
他巧妙的装成已经逃走或者不敢还击的样子。无论英法联军如何试探性开炮,僧格林沁都不还击。
英法联军由此错误判断,僧格林沁已经逃走或者根本不敢拦阻。
他们堂而皇之的将军舰看到海河口内,开始拆毁三道封锁线。
然而,封锁线极为坚固,英法联军花费几个小时时间,直到下午才突破封锁。
没想到,此时海河突然退潮,导致几乎所有大型军舰都搁浅。
此时,僧格林沁命令开炮,260门大炮立即猛烈射出炮弹。
由于平时训练较多,大炮的命中率很高,连续击中敌舰。
搞笑的是,由于军舰搁浅,而当时的英法军舰都没有炮塔,每艘军舰只有几门火炮能够开火,根本不是炮台的对手。
1个小时炮战后,参战的英法军舰全部被击沉或者击伤。其中参战的13艘军舰,6艘重创,4艘沉没或者全毁,只有3艘带伤逃出。
当时英军还不死心,派出步兵从陆地强攻炮台。
谁知道,炮台前面全是海河形成的沼泽,还有大量的陷阱、壕沟和木栅栏。
英军陆战队根本无法靠近炮台,成为火炮的靶子,最终只能逃走。
此战,英军伤亡578人,算是非常惨重,英法联军仓皇逃回杭州。
到了1900年,第四次大沽口战斗,八国联军也是打了一天一夜才占领大沽口炮台。
所以,必须将大沽口炮台拆毁,并且在天津到北京一线允许洋人驻军。
说通俗点,这就像今天的禁飞区,有了这个以后,列强随时可以盘你。
大沽炮台始建于明朝,清朝取代明朝之后对大沽炮台进行了增建和加固。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清朝大沽炮台都是守卫北京的门户,在明朝时期还不那麽明显,但到了晚清大沽炮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倘若大沽炮台被敌军从海上攻陷那麽北京城就会保不住,从两次 *** 战争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两次 *** 战争中英法联军多次进攻大沽口,大沽口守军顽强抵抗给英法联军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在第二次 *** 战争中僧格林沁曾指挥守军重创英法联军而且还击沉了好几艘军舰,英法联军舰队司令赫伯也被炮弹击中受伤,后来英法调来重兵大沽口守军虽然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终究武器装备悬殊太大被迫撤出大沽炮台,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大沽炮台,并对炮台进行了损毁。
*** 战争的惨败使请 *** 不得不放下天朝上国的高傲,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其中的代表当属李鸿章做的最为风生水起,他不但一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同时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分别引进了铁路,兵工厂,造船厂等等重工业设施,他的这一些列举措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的大沽炮台使用的依旧是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前装火炮,在当时军事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李鸿章奉清 *** 的命令让人出国考察,准备购买新式火炮加强大沽口的防卫。
经过考察李鸿章等人对各国的岸防火炮经过对比选中了由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210毫米和340毫米克虏伯岸防大炮,这些进口来的岸防大炮被分别安置在大沽口的威字号,镇字号,海字号等重要炮台上。同时聘请了德国的教官对大沽口的炮兵部队进行训练熟悉操作这些巨炮。1900年慈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八国联军宣战,随后八国联军几十艘军舰在大沽口海外集结,八国联军的军舰分不同的批次向大沽炮台进攻,炮台守军不畏强敌屡屡发炮击中八国联军的军舰,可是毕竟力量悬殊虽然炮台守军英勇抵抗但最终大沽炮台还是沦陷,炮台守军大部分战死。
大沽口炮台陷落之后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先后占领天津和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眼看局势难以收拾慈禧紧急命令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谈判求和,在北京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款就是拆毁大沽炮台,并永远不得在大沽口新建炮台设施和驻扎军队。八国联军之所以要拆毁大沽炮台除了他们在进攻大沽炮台时伤亡惨重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沽炮台是北京重要的海防屏障,失去了大沽口这个海防屏障大清帝国的统治中枢就会时时刻刻在列强的武力威逼之下。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七月二十五日,清 *** 与十一国 *** 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解决义和团战争所遗留的问题。该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 *** 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共有十二款加十九个附件,其中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为何要拆除大沽炮台?如果说天津是京师的门户,那么大沽就是门户上的锁钥,只要进入大沽炮台,再进入北京就轻而易举了。列强之所以一定要拆除大沽炮台,就是要铲除清朝的军事力量,实现对清廷的军事控制。一旦清朝北方再发生类似义和团运动之事,那么外国就可以毫无阻拦地进入北京了。
此外,列强这样做也是为了报复。毕竟在1900年攻打大沽口时,清军凭借大沽炮台对列强进行了有效的反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据统计,大沽之战,联军在陆路阵亡33人,受伤103人;在舰艇上阵亡28人,受伤131人,其中俄军最多,阵亡19人,受伤70人。共计阵亡61人,受伤234人
大沽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拆掉大沽炮台,等于北京的海防被撤出,一旦需要,列强的军队随时可以在大沽登陆,直接进攻北京。所以列强要求拆掉大沽炮台,实际就是剥夺清廷的反抗之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天津大沽口炮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天津大沽口炮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