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水北镇的历史沿革
- 2、水北街镇概况
- 3、为什么水以北为阳
- 4、水北街镇历史
- 5、水北镇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水北镇的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新石器时代(1万年——4千年前),为薛家岗、良渚文化领域,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石斧等工具。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属扬州之域。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由于张咏的建议,是年,从武陵县中析出的有桃花源胜地的这一地域正式成为桃源县,县治设于沅水北岸,即今漳江镇。 至今,桃源县名已有1045年历史。 1949年l0月,新中国成立后,桃源县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0年8月,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常德地区行政专员公署,桃源县隶属其下。
杨庄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其命名源于 *** 驻地杨庄村。据杨氏家族的墓碑记载,杨姓村民从河北省枣强县迁移至此,并以杨家庄为村名。1949年之后,简称杨庄。清末时期,杨庄归属南乡水南保和西乡张里保。到了民国初年,它隶属于第九区(水北区)。1941年,杨庄归属莱芜(北)县张里区。
接着在1964年,东坑、西坑等村落从北漳、小柏人民公社分离出来,组建了东坑人民公社。1983年,北漳乡、小柏乡和东坑乡独立建制。1985年,北漳乡进行了建置改革,正式转变为镇。到了1992年5月,东坑乡和小柏乡并入北漳镇,标志着北漳镇的历史沿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赶水镇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当时它作为一个行政区域被设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行政体制经历了多次变迁。1952年,赶水镇从镇级单位转变为乡,随后在1958年改称为公社。然而,1961年,该地又将部分集镇分离出来,重新建立了赶水镇这一独立的行政区域。
明朝时期,水城县属于水西宣慰司的辖地,分为中水、下水和底水三部,而底水即现在的水城县。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吴三桂率军进攻水西宣慰使安坤,五年后(1666年),设立大定府,水城隶属于此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立了水城厅,将大定府的部分地区划归水城厅管辖。
水北街镇概况
1、水北街镇,位于广阔之地,东西宽广25公里,南北纵深23公里,总面积3411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形特征明显,东部与东北地区地势高峻,而西南部则相对低洼。其中,东部的际岭地带尤为显著,这里聚集了四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更高点为石桔头,海拔高度达到1026米。
2、革命战争时期,水北街镇成为了革命根据地,境内成立了区委、中心区委、特区委,共有106个老区自然村。1949年8月,全县首批建立的3个区中,观前、水北分别为第第三区公所驻地。1952年秋,水北设十三区。人民公社化后,初设观前公社,随后分为了观前、水北两个公社。
3、年9月改水北街乡,辖24个村委会、3个乡办场、195个村民小组、5089户23503人。1993年8月18日撤乡设镇。2000年,下辖24个村委会、195个村民小组。同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16613人,其中男性8859人。年末统计6386户、22563人,其中男性14324人,非农业人口1804人。
4、据清代文献《光绪唐栖志》记载,水北街位于大运河北岸,通济桥以东,素有“官塘”之称。它是杭嘉湖地区的重要陆路通道,河边有船舶纤道,繁忙的行旅络绎不绝,居民们沿河开设店铺,冬暖夏凉。街道虽简陋,但因其地理位置,成为了过往船只和行人的重要通道。
为什么水以北为阳
1、答案:水北为阳的原因在于古代人们对地理方位的认知和描述。解释: 地理方位的原始认知:古人观察自然时,山的南方阳光充足,因此山南被视作阳;而河流的北侧由于阳光照射的原因,也显得较为明亮。这种观察形成了“水北为阳”的认知。
2、地形因素解读:从地形角度看,山的南侧和水的北侧往往是居民的主要居住地。阳光充足的地方更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因此被命名为阳。相对的,山北水南之地因较为隐蔽和湿润,被命名为阴。
3、答案: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一地理现象源于古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认知。解释: 地理环境与古代观察:古人长期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观察到了山与水的分布规律。他们发现,由于地形和光照的影响,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通常更加干燥、阳光充足,而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则相对潮湿、阴凉。
4、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因此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5、水指的是河。河是低于地面的,见到阳光的一面在北面,南边则照不到阳光,所以水的北是阳,水南是阴。地理:黄河中游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
水北街镇历史
水北街镇水北的历史悠久,境内发现的新石器至战国文化遗址多达6处,见证水北了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宋至清代,孝悌里、上原里共同构成此地的管辖范围,分别拥有8图和6图。民国时期,水北街镇分属于观前乡和水北乡。
年8月,全县首批建立3个区,境内的观前、水北分别为第第三区公所驻地。1952年秋,水北设十三区。人民公社化后,初设观前公社,继而析为观前、水北两个公社。1966年初合并称为水北公社,下辖23个生产大队。1981年9月改称水北街公社,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数23541人。
而北圣堂街位于通济桥西,与水北大街相连,虽非官塘纤道,但因其地理位置,车商、富户和市场集中在其西侧,附近还有王家弄(便于农人来往)、顺德桥(直达营溪)和大善寺街(河边有五林北塘,可达五林桥)。
水北街,位于历史悠久的杭州市塘栖镇北部,2004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见证了沧桑岁月。原长2500米的古街,现存长度为1386米,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迹。
水北镇地理位置与基本概况
1、水北镇水北,坐落在福建省邵武市的北部水北,地理位置独特水北,南侧与富屯溪相邻,东北方向与建阳市接壤,西北则与光泽县相接壤。这里的交通 *** 发达,富屯溪、鹰厦铁路、316国道和205省道穿越而过,为镇内居民提供水北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水北镇的总面积达到519平方公里,占邵武市总面积的15%。
2、水北镇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多属丘陵地带,蒙河颖江沿集镇南北蜿蜒而下,蒙山耸峙于西,北部山峦起伏,上新(上高至新余)公路沿西边缘穿过,两条人字形的乡级公路(水线、水新)主贯全镇,村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3、水北镇位于江苏金坛,面积 50.55平方千米,人口 29523人。下辖水北村、圣堂村、水东村、印村村、新春村、万新村、泗庄村、林丰村、庆升村和岸头村等。
4、水北镇位于邵武市北部,南邻富屯溪,东北与建阳市交界,西北与光泽县接壤,富屯溪、鹰厦铁路、316国道、205省道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51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
5、水北镇物产资源丰富。矿藏主要有无烟煤、烟煤、高岭土等,特别是高岭土储量大,达2800万吨,主要分布在镇内勾陂、石上、蒙山等地,该矿是生产耐火材料、瓷器、玻璃的好原料,开发前景广阔。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并盛产红薯、花生、西瓜、萝卜、柑桔、茶叶等。
关于水北和水北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