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耶鲁大学美术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耶鲁大学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一、耶鲁大学悠久的历史。
耶鲁大学简称耶鲁,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世界着名私立型研究大学,其成立于1701年,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现在其为常春藤盟校之一。耶鲁大学最初是由康涅狄格州公里会教友创立的,直至1716年耶鲁大学才迁至纽黑文。
耶鲁大学是美国之一个创立了住宿院校的大学,而这一举措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耶鲁正是伴随着其住宿学院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的社会精英源源不断的涌入耶鲁,从而推动了耶鲁早期的繁荣和兴盛。
二、耶鲁大学独特的管理特色。
耶鲁大学一个比较有名的管理特色就是“教授治学”,而这一特色极大的影响了耶鲁大学的发展。在建校之初,经过几位校长的不断努力,耶鲁大学形成了董事会不具体参与学校教务的管理而是由学校的教授治理学校的校规。由于学校的教授有职且有权,因此他们对学生的利益特别的关心,对学校的名气特别的看重,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的也特别严格。
几百年来,耶鲁的这种重视教授的制度代代相传,成为了其一大特色,同时也是保持耶鲁不断进步的源动力,这种管理特色也保证了耶鲁大学屹立于世界名校之林。
三、“会学会玩”的耶鲁学生。
耶鲁大学是一所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大学。其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并力求尽善尽美。耶鲁大学鼓励学生去接触和学习一切陌生的事物,尝试一切自己愿意尝试的事情。在耶鲁,只要学生的成绩优异,学生就可以任何时候离开学院一段时间,并利用这段时间去从事任何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即使是出去旅游也是可以的。
此外,耶鲁大学每年都会公开举行几百场的音乐会,并邀请知名的明星。当然如果你认为耶鲁大学的学生只会玩,那就大错特错了,英才辈出的耶鲁大学可不是靠玩出来的,其学生学习起来也是近乎疯狂的,而且学习特别的有效率和有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学生的玩就是学似乎也并不为过。
四、基础设施完善的耶鲁。
耶鲁大学不仅拥有知名的教授,其硬件基础设施也相当的完善。学校拥有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天文台、广播电台、稀有书籍及原稿本图书馆、植物园等等,运动设施有体育馆、室内外田径场、室内外网球场、滑冰场、划船设备、高尔夫球场、马术中心及户外教育中心等。
另外,耶鲁拥有全球规模第二大的图书馆,拥有的藏书达1100万册。这些设施都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缺点:耶鲁大学的缺点除了有些冷之外好像也没什么了吧。
耶鲁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的全球顶尖的私立院校,在2022QS世界大学排名里,耶鲁大学排在第14名的位置。
一、优点
1、卓越的学术精神
耶鲁追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宽广、自由的教育面,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尊重的社区,并且珍视自由的表达和对世间万物的探寻。
2、独一无二的课程
所有的教授都开设了本科生的课程。每年有65个以上的系和项目为本科生提供超2,000门课程,其中许多课都是由耶鲁更优秀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科学家、工程师、数学家、美术家、作曲家、诗人和社会学家开设的,学术气氛极其友好活跃。
3、玩学兼并
耶鲁大学是一所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大学。
4、悠久的办学历史
耶鲁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701年。
5、紧跟潮流的基础设施
缺点是:
精英大学教育常常夸耀自己的多元化,但是这种多元化几乎总是限于种族和民族的范畴。
什么叫艺术新闻?
艺术新闻
艺术新闻,美国艺术杂志。1902年由海德(James Clarence Hyde)在纽约创刊,一年11期。内容涉及古代至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包括艺术展览回顾、艺术家、收藏者档案等。读者群遍布世界123个国家的收藏家、艺术家、艺术馆馆长、策展人、鉴赏家、艺术爱好者等。在过去的30余年间,该杂志荣获43个奖项。2002年美国华盛顿国立肖像美术馆主办“艺术世界肖像:一个世纪的《艺术新闻》摄影”的巡回展,纪念该杂志创刊100周年,并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展览画册。
毕加索、梵高的画是皇帝的新装吗?还是真的那么有艺术价值?
评判绘画作品艺术价值的核心,无非就是创造出一种不同于前人,也不同于同时代人的绘画语言,并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
毕加索与梵高之所以在世界美术史上极有声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推动了绘画革命,沿着前人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并影响了他们之后的画家。他们的画,代表了当时更高的探索水平。
毕加索•亚威农少女
在绘画上,毕加索一生不断探索,每个时期的创作模式都不太一样,先后经历了学院派风格,印象派风格,原始艺术,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等。
但其核心绘画理念传承了梵高和马蒂斯的思想,那就是:亲和现代哲学思维,让绘画回归到揭示内心复杂情感与生命哲学的功能。
毕加索•梦
在立体主义画风中,毕加索这种倾向更加突出,他利用几何形体来造象,画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立体的,让真实感受和梦境幻觉合二为一,目的在于利用多视角、全方位的手法,真实传达出众生复杂的内心世界,如《亚威农少女》,《梦》就是这种手法的代表作。
梵高•收获
梵高历来是一位用情感画画的人,在画面中传达感性思考,把人类或个人的情感,精神,思想所经受的波动进行具象化,一直是梵高探索的重点。
这就不难理解梵高以特有的双重性格对于绘画的解构与重组。
梵高•星空
梵高的画,总是喜欢使用金色和橙色,在色彩中融入粗犷的波浪形线条,画面情感丰富饱满,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而现实中他却是一个极其内向冷酷的人。
梵高在画中这样尝试,可以说前无古人,他是之一个吃螃蟹的人,代表了无法复制的探索精神,因此,他的画极有艺术价值。
艺术和艺术家的产生都有其孕育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
十九到二十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各种思潮空前活跃。而在绘画界,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古典主义写实画派以及洛可可画派、巴洛克画派艺术进入巅峰由盛而“衰”,印象派、后印象派以及后来的抽象派、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应运而生。梵高和毕加索就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更具代表性的绘画大师。
梵高生活的十九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比较活跃和动荡的一个时期。梵高个人的命运也是挫折多多。他一生颠沛流离,穷困交加,而且时时被精神疾病所折磨,以至在37岁这一年就在痛苦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做为一个天才的画家,一个以敏锐超前目光洞察当时西方世界的画家,梵高用画作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和对一些现象的本质的解读,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
梵高画作欣赏
相比于梵高,后来的毕加索显然要幸运
的多。他一生富足,名利双收,而且成为迄今在世界绘画史上之一个在世时作品就被收入卢浮宫的画家和西方画坛著名的长寿画家。作为一个抽象派现实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一生创作了3万(有说5万)多幅画作,其高超的绘画技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丰硕无比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诚然,梵高和毕加索的画作有很多人看不懂,但是看得懂能理解和欣赏的也不在少数。而皇帝的新装并非是人们看不懂,恰恰是人人都看得懂,看得明白,却是不能说,不敢说。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
毕加索这些儿童画级别的大作怎么都价值连城?好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就需从我一再强调的学理性、脉络性角度回答,不然解释不了老毕的价值依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性思潮激发了画家们不创新毋宁死的气概!拒绝了传统之后,这画到底该怎么画是摆在有使命感的艺术家面前的课题,牛气冲天的毕加索当仁不让,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向东方的日本学习,向原始艺术学习,向民间美术学习,用几何原理重置画面,立体不要了,细节不要了,微妙变化不要了,单纯直率,色彩色块化,就要力度冲击,野性原始劲儿,传统迹象干干净净清楚了,开启了未来之路,这就是毕加索的价值底气。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得到的,不服也得服!
梵高不是野路子!
人们都认为梵高画画是自学的,是野路子。但看梵高的画又觉得他很懂造型,为什么?他知道原理,他也是用原理画画,学得快,画的好。经常有画者找我给解决造型疑难杂症,我给调整一番立刻就大变样,他们感到神奇,我告诉他们,我知道造型原理,用原理画又主动效果又好。特别是基础好的,经我给归弄一下一幅画就变得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1888 花瓶与向日葵
1888 夜晚露天咖啡座 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1888罗纳河上的星夜,收藏于奥塞美术馆
1888夜間咖啡館 美国康州耶鲁大学艺术画廊
1889星夜
1889在阿爾的藝術家臥室 巴黎奥赛美术馆
梵高和毕加索已成昨日黄花,老古董了!很多人将二者归为抽象艺术或是先锋艺术的范畴实在是可爱至极!
二者已经被艺术史定位,这就意味着其开宗立派的影响力已经遍地开花了。火车已经过站了,诸位醒醒吧!喜欢抑或厌恶其绘画都不打紧,要紧的是他们的艺术成就所带来的诸如在思想观念、审美样式、创造理念上对社会各个领域地影响和改变永远无法磨灭了!
用膝盖就能整明白的事,绘画如果仅仅是一张画而已,那么咋解释人类的自我认知更先来源于艺术?艺术之于哲学、宗教、科学、文化的关系都写在历史中了,是有多烧脑难懂的艺术形式吗?用本能就能感受的画面还要是非对错和善恶美丑做啥?够耀眼 *** ,够新鲜有趣,这还不够吗?这之前没见过,这之后不会再看见还不够牛吗?莫非你要告知我你已经进化到连本能都没有的境界了?你才是大师,昏鸦为你点赞!
在昏鸦眼中梵高和毕加索还属于传统绘画范畴,有内容,有形式蜕变来源,甚至连叙事 *** 还是古典范畴呢。
毕加索关于牛的蜕变过程还不够一目了然吗?你现在可以眼见的一切:你用的苹果手机、你开的汽车、你穿的牛仔裤、你睡的床……甚至于昏鸦现在正在爬格子的头条 *** 中的设计都与大师的艺术创造不无关系。
毕加索是集大成者,古典写实、现实批判、表现、立体主义、超现实、涂鸦、装置……他把能玩的全玩了!玩设计、雕塑、陶艺、壁画、油画、国画、非洲木雕……除非你的眼睛看啥都是皇帝的新装,要不就去扶墙吧!
梵高太接地气了,别说他如何命苦,在那年月他是标准的中产阶级,家族显赫。他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和生命,试问,在过去我们的艺术家里有专门表现讴歌劳苦大众和农民的吗?!说白了你自己觉得看的懂古典油画,实际上也只不过看个热闹罢了,哪张古典油画的前世今生不得讲上三天三夜?希腊神话、宗教故事、王公贵胄……没有一样和你我有关系!也别说什么文人画山水之意境了,琴棋书画、歌词诗赋六艺皆不备你都是在看热闹!
梵高是真正代表普罗大众的艺术大师,画如其人,善良到傻,真挚到疯,打动不了你,那是不是说明你在成长过程中丢失掉了赤子之心呢?更遑论,后印象对整个世界的各种艺术形式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革命。
昏鸦有些炸毛了,其实所针对的是很多现象而已,因为常识性的东西去纠结拧巴其背后是某种基本认知上地缺失。诚然,你可以表示不太喜欢他们的绘画,这没有毛病。但是如果心生厌恶否认他们的艺术贡献那就是媚俗的艺术认知将你牢牢捆绑住了。
此话题就到这里吧,话糙理不糙,请原谅昏鸦的直言不讳,就此飞掠而去,喜爱艺术的友友们回见喽。
绝大多数公众是盲目的。当然,大多数公众也意识不到这点。
无法理解毕加索和梵高的并非只有今天的中国老百姓,在毕加索生活过的巴黎,大多数人对他的所作所为一样是一头雾水。
信息时代的重要法则是,所见即信息,也就是说,任何显性事物都是知识客体,都存在着“怎么来的,在做什么,要做什么”等问题。大多数人在今天处理信息的误区在于过分地相信人文主义所强调的个体的感受——直觉作用的过程,认为艺术欣赏强调的是感受过程,而非理性思考。人类大脑的作用机制无非直觉与理性二者,悲惨的故事让大众为之流泪,但其之所以能让我们有同理心,正因为我们具有理性的逻辑推断能力,能设身处地去思考,只是在多种情感范式重复作用的今天,我们的大脑替我们省略了理性进入“同理心”的过程,让直觉产生了悲情。要注意的是,直觉反应比理性思索要快捷得多,也消耗少得多的能量,因此大多数人宁愿相信其直觉感受,而非动用大脑思考。
事实上,艺术首先是巨大的知识对象,观众的任何赏析首先都是建立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你觉得毕加索和梵高因为其抽象性质而难以理解,但你确定具象绘画你就能赏析得了么?一副悲伤女子的肖像,也许比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更让人能引起共鸣,因为大多数很容易根据其客观现实经验构建起“悲伤”的意象,分辨出肖像中女子的情绪从而感同身受,而抽象符号则不能,因为大部分人缺少相关的训练。而且,欣赏写实具象绘画同样需要知识经验作为条件,否则你除了看到个个裸女外,对她们的身份并无所知,真正的赏析自然也无从谈起。
艺术赏析是大量的理性分析和一点点的直觉作用,但绝大多数人应对生活和艺术的态度,仅仅是后者而已。更可悲的是,面对直觉无法赏析和接受的信息,首先采取的态度是质疑体制——现代艺术是否是皇帝的新装?而非质疑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要真正地理解毕加索或梵高的艺术,同时明白在中文语境中要如何应对这些西方艺术形式,谈何容易,除了要明白西方艺术史的主要发展脉络,知道在怎样的背景下具象是如何走向抽象的,还需要对中国现代艺术有所了解,对文化隔阂和跨语境历史发展有一定认知,更重要地是,如何平行地去观察整个时代的艺术动态。
大部分人是不会回望历史的,更有人,将“知识”送到嘴前都懒得嚼一嚼,相信我,“皇帝的新衣”会永远存在。
民国有哪些跨国婚姻?
民国时期的跨国婚姻虽不像现在这样普遍,但也为数不少,著名的有蒋百里和左梅(日本人)、溥杰和嵯峨浩(日本人)、郭沫若和安娜(日本人)、李立三和李莎(苏联人)、陈香梅和陈纳德(美国人)、周作人和羽太信子 (日本人)……。
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一下蒋经国和蒋方良的异国婚姻。
众所周知,蒋经国是蒋介石唯一的亲生子,父子二人都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影响力。作为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可谓是“大名鼎鼎”,长期在政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可谓是“默默无闻”,始终都游离于聚光灯之外。
蒋方良(1916年5月——2004年12月),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白俄罗斯人。她是蒋经国的妻子,为蒋家生育了三子一女,分别是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和三子蒋孝勇。
芬娜出生于叶卡捷琳堡,祖上是沙俄的贵族。不过,在她出生后不久俄国就发生了十月革命,家族也从金字塔的顶端跌落到了底部,丧失了往日的雄风。
青年时期,芬娜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进入位于西伯利亚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很显然,这是一个以男人为主的工厂,她的出现令所有人都为之一亮,很快就成了厂里的焦点人物。
不过,由于贵族的出身使得很多人都对她望而却步,直到同样身处低谷的蒋经国出现。1925年时,蒋经国前往苏联的中山大学留学,但在父亲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到了苏联的排斥,甚至还被下放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劳动。
某日夜,芬娜在回家路上遭到了醉汉的调戏,恰巧被路遇的蒋经国碰见,遂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不过,身材矮小的蒋经国显然不是苏联醉汉的对手,被对方打得遍体鳞伤,但还是赢得了芳心。
芬娜是个善良的姑娘,经常为蒋经国缝补衣服、改善伙食和打扫卫生;而蒋经国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越来越倾心于芬娜。就这样,两个同样“处江湖之远”的青年人相恋了。
经过两年的恋爱,他俩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征得父亲蒋介石同意后,蒋经国终于迎娶了芬娜。1935年3月15日,蒋经国和芬娜在西伯利亚地区喜结连理,同年底,二人的长子蒋孝文就出生了。
不过,随着蒋介石和苏联关系的渐行渐远,蒋经国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就连工厂的工作也没有保住,全家只能依靠芬娜一个人微薄的收入度日。为了改变窘境,蒋经国不断发表攻击父亲蒋介石的文章,甚至还表示愿意断绝父子关系。
1936年底,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停止了“剿共”行径,国共之间出现了重大缓和,准备进行联合抗日。在此背景下,斯大林终于同意蒋经国离境回国,蒋家三口终于离开了西伯利亚并于1937年4月回到了中国。
当时,蒋介石正在老家奉化溪口,他对于儿子曾公然要与自己断绝父子关系显得非常的恼火。不过,在冯玉祥等人的劝说下,他逐渐原谅了儿子当年的无奈之举。
见面时,蒋介石正襟危坐,接受儿子和孙子的跪拜,只有一旁的芬娜彻底懵圈了,呆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心说:“我也得跪拜?”这下,蒋介石不乐意了,怒斥芬娜没教养,蒋经国只得连忙解释,希望父亲不要见怪。看着英俊的混血孙子蒋孝文,蒋介石很快也消气了。
见此情景,蒋经国便请父亲为芬娜起一个中国名字。沉思片刻,蒋介石取“方正贤良”之意,正式给芬娜取名为“方良”。
见完了蒋介石和宋美龄,蒋经国带着妻小一同回到奉化老家的祖宅,去拜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毛福梅。长期孤独无伴的毛氏,见到了久别的儿子和洋儿媳,难得露出了笑容,热情招待他们一家三口。
毛福梅还提出,虽然儿子和儿媳已经在苏联结婚了,但需要在老家举行一场中式婚礼才算圆满。于是,穿戴凤冠霞帔的蒋方良坐上了八抬大轿,按照中国的礼节补办了一场婚礼,以“方良”的名字嫁入蒋家,从此得名“蒋方良”。
为了培养蒋经国在党内的地位,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江西负责党务工作。在担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时,蒋经国身边出现了别的女人,她就是章亚若。甚至于,他还安排章亚若担任了蒋家的家庭教师,教习蒋孝文和蒋孝章英文。
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蒋经国和章亚若还是事发了。凭借温柔贤良和不问世事的秉性,蒋方良已经得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认同,为此,他们痛斥蒋经国伤风败俗,要他立即悬崖勒马。
到了1949年,眼见大陆已经不保,蒋介石安排蒋经国先行前往台湾,协助陈诚站稳脚跟。而蒋方良也跟随丈夫抵达了台湾,想想也是可怜,从寒冷的西伯利亚来到了温暖的南京,再到了炎热的台湾,蒋方良需要不断适应气候的变化。
随着蒋经国一步步被委以重任,他与妻子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少,甚至几天都见不着面。而为了不给丈夫造成任何影响,她除了必要的场合以外,平时都很少公开露面,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看到她这样,就连婆婆宋美龄都说话了:
孩子,你何苦要这样压抑自己?
蒋介石过世后,严家淦虽然成了继任总统,但台湾的党、政、军大权都掌握在蒋经国的手中。等到1978年他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和蒋方良的交流就更少了,直到1988年过世。
丈夫离世,对蒋方良的打击很大,她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只在儿孙面前才能难得一笑。不过,她的厄运还没有结束,接踵而至的一连串打击终于击垮了这位老人。
1989年4月14日,长子蒋孝文病逝,享年54岁;1991年7月1日,次子蒋孝武病逝,享年46岁;1996年12月22日,三子蒋孝勇病逝,享年48岁。连续三次,这样白发人送黑发人,蒋方良彻底倒下了,有时候对着丈夫、儿子们的遗像一看就是半天。
2004年12月15日,蒋方良因为肺肿瘤而导致了呼吸衰竭,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88岁,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文史不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