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兰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兰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兰州不是副省级城市吗?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省会城市都是副省级城市?
兰州不是副省级城市。国家当初定制副省级城市的时候,主要是根据人口数量的多少来考虑的及地理位置,所以为了加快促进这些城市的发展。综合考虑之下综合考虑之下,制定的一些省会城市为副省级城市。
兰州东西长多少公里?
兰州市区东西长约32公里 中国最长的城市--兰州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兰州是我国最狭长的城市,兰州市区东西长约32公里。如果算上红古区东西向54公里的总长度,那么兰州市的总长度就成了约86公里,这才叫长呢。
兰州,曾经的共和国重镇,为何失去了发展的三十年?你认为根子何在?
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兰州在70-80年代,尚且是全国前30的城市,为什么现在变成了省会里面的倒数?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兰州的重要性是抗日战争时期体现出来的(见兰州空战、苏联援华物资及西北交通线等资料),存在感是解放后刷起来的(一五计划、8大重点工业城市、兰炼兰化等行业长子、 *** 的建制、三线建设),工业化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基调是1953年8大重点工业城市和1954年之一版城市规划确定的,那这些建设和规划里面为什么有兰州?又为什么是兰州?
我的理解是,兰州作为西安以西的城市,在当时,承担了对苏桥头堡和战略大后方的作用,同时有玉门油田资源、河西金属矿产资源、煤矿的加持,黄河水资源的优势,城市本身两山夹一河的军事安全性,背靠苏联的优势(也可能受苏联各方面专家的“影响”而定位兰州),三线地区的区位以及相对便利的座中联六位置等,这些原因造就了兰州作为重工业城市、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城市的底气和布局。那么随着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90年代苏联解体、玉门油田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人才资本各要素流向沿海、国家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先富带动后富)等因素的影响,兰州的衰落就是必然的了,包括西安也是,西部地区一度人才外流严重,只不过现在西安止住了颓势,兰州还没有、还在挣扎。所谓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②行业因素。兰州曾经辉煌的都是重工业和少部分轻工业,清一色的国有大型企业,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国企改革、重组,是全国性的现象,同东北一样,国企不行了,当地经济会受到很大影响,兰州亦如此。人才方面,兰州本身是建国后强行推起来的移民城市,80-90%以上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当这些建设者老了以后,其自己和子女离开的意愿就很强烈了,兰州没有很强的本土文化,对于人才没有很强的吸引力,甘肃人自己都不愿意留在甘肃,何谈吸引。
③自身因素。这里不方便展开,但确实与甘肃的营商环境(国退民未进,民营企业没有扶植起来)、人的保守与封闭(尤其是leader)有很大的关系。
相信随着外部大环境的改变,国际局势的影响,西部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内循环经济的提出,兰州又会迎来一轮机遇,我们拭目以待。
做为西北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发展快多了,但是与东部沿海特区比起来有点不尽人意,感觉有点慢了,特别是这三十年以来,与周围的省城和首府相比较,有点保守,人才流向东部的比较多。
谢谢@FG有一说二 的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想起一位兰州朋友的玩笑话,他说兰州拉面当年那碗里头的牛肉都是一块一块,吃起来很有感觉。可现在呢?早已由块成片,甚至是薄得不能再薄的一片一片。
兰州,也正如问题所言,曾经辉煌过。
但兰州,并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著名的汉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显然比兰州要久远太多,其中武威郡更是长期作为凉州州 *** 所在地。
兰州的崛起,主要是在近代,尤其是解放以后,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兰州迎来了一场爆发式的发展。“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有7个落户兰州。其中有被称为“共和国石化长子”的大项目兰州石油化工厂、兰州炼油厂。
换句话说,兰州的崛起,是因为石油。凭借玉门油田的支撑,兰州迅速崛起为当时国内更大的石油化工基地。而大工业必然要有众多国企、科研和技术人员的进驻,于是便有了兰州大学,1953年,兰州仅有39万人口,六年之后,这个数字达到了123万。这么多人口缘何聚集在一座内陆城市,请看一下当时的国家政策你就懂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兰州都是国内发展最快也是汇聚最多国人目光的城市,高考前很多学生都会把兰州大学填报为自己的之一志愿,甚至是远在祖国最东面的山东。而此时兰州的GDP总值,已稳居全国前20强,像乌鲁木齐石家庄,都在其后,甚至如郑州、长沙都不如它。
然这一切,已成历史。一迈入21世纪,兰州这辆老爷车,便被远远甩在了脑后。不消说乌鲁木齐,就连非省会的咸阳也足以傲视兰州。GDP排名,兰州作为省会城市,仅仅比银川、西宁、海口、 *** 高那么一些些。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兰州值得一提的,事实上依旧还是石油化工。2014年兰州新区规模以上工业29家,其中重工业就占了23家。长期的石化重工业污染积累,甚至使兰州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摆脱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恶名”。
而空气这么差,人文环境又一水地陈旧,招商引资,自然乏善可陈。
我们可以拿兰州人口的变化为这个问题作最后的注解。2010年,兰州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23万人,六年之后,324万人。同样这个时间段,2010年上海人口是2300万,六年之后是2400万(实际人口比户籍人口更多)。也就是说,这六年里,兰州户籍人口几乎没有增加,那么人到哪里去了?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曾写了一篇《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大城市》,其中兰州便在其中,你是否同意她的观点呢?
兰州四区逐步恢复,本轮疫情给了什么样的启发?
疫情反反复复,我觉得我们要继续保持谨慎,做好防护准备,因为你不知道“意外”哪天就又来了,就如这次海南三亚一样,说离不开就离不开了。我觉得本轮疫情给我的启发有好几点。
多存钱,少花钱。
本次的疫情叫我感觉到什么叫经济危机,躺平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本轮疫情之下,我感觉只有出钱没有进钱。很庆幸也感谢父母给我全款买的房子,不至于让我压力山大。
大家可以想象那些贷款买房子的人,他们得多大压力,生活中啥不要钱,疫情期间说实话啥都贵,口袋一直在出钱,一点钱不进,怎么过日子呢?等疫情结束,又是一波需要花销的地方。所以我们得开始节约起来能省则省,把钱存起来,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学习新的能力,提升自己
我本人还好点,自己会做菜,在本轮疫情下至少在家自己改善一下伙食还是可以的。我的一个朋友,天天泡面、挂面、面包。我觉得这次疫情完了他估计都瘦成麻杆了,而且吃那些东西吃多了谁也扛不住。
所以说要学习新的技能,疫情结束了也要提升自己,不会做饭的学着自己做,想学习新的技能可以慢慢开始,谁知道疫情后下一个下岗的会不会是你,我们公司都降了两次薪水了,你不提前准备或者没有努力提升自己的话,到最后傻眼的肯定是你,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我们要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把身体健康要当作头等大事来对待。过去我们经常说健康很重要,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重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一天推一天,总是找借口逃避。
本轮疫情的影响,对拥有健康有了真切的感受,终于明白,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没有了。感染了新冠病毒对身体有多大影响,我不是专业人士,无法准确回答,但要说是一点影响都没有,说给你们听你们信不?所以我们要自己计划时间,一点要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假如病毒来袭,至少我们有反抗的资本。
出门一定带好口罩,不要有侥幸心理
带好口罩,做好防护。这些年这句话都听得耳朵起茧子了,但是有多少人去听,又有多少人去实施。大家都抱着侥幸心理,想的我们这里又没有出现疫情,肯定没事。
我想说你永远不知道危险离你有多近,你不可能与世隔绝,不去接触外面。你既然接触外面就会有危险,没有人愿意被感染,所以我们要自觉,如果人人都自觉,我想这个疫情还会这么猖狂吗,出门做好防护,重中之重。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时候心态就是更好的药
这次的疫情对于本人来说心态真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外面自由自在的时候,本人从来没有感觉到被限制的那种憋闷感。
刚开始隔离感觉挺好,可以好好放松放松自己,打游戏,看小说,看电影。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瞌睡就睡。结果没过几天自己感觉就扛不住了,试着去尝试做别的事,可是无所事事,看着窗户外面什么都没有,那种心情真的很难受,时间长了,心里特别烦躁,还没处发泄。时间一长,感觉自己心态出现问题了,总感觉玩个游戏都自言自语。所以要学会调节心态,这个也很重要,好的心态才能冷静控制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心态爆炸。
不要在近些年做出有旅游的计划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如这次的海南疫情,不仅耗时耗力还给当地和国家带来负担。看到新闻有人旅游,因为疫情被困在三亚,耽误孩子上学,而且即使回去,我估计孩子学校也去不可。
有的人被隔离在酒店,每天的高消费,给自己也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还特别耽误工作,无法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给自己带来损失。你说说旅游就是为了放松,结果结局实在不怎么样。
别计划去旅游了,即使想带家人出门,可以就近。不要出自己的省份,至少你们不会遇到那么多人,自然被感染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而且经济不会受到损失,心情也愉悦。
不信谣,不传谣,时时关注有关疫情的官方新闻
我们首先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也许你在网上的一句开玩笑话的会给当地或者别人带来很大的负担和伤害,而且你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管好自己。我们要时刻关注有关疫情的新闻,随时掌握疫情的动态。
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疫情发生的区域跟我们有多大的关联度,那样让我们有所准备。二是 *** 的安排和规定,看看就近的核酸检测点,哪里的小区被封闭了,学习新的居家防疫措施以及疫情期间蔬菜供应等措施,让我们可以不再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
亲情的可贵
没疫情之前,也许我们忙于生计,忽略了家庭和亲情。一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很难和家人好好沟通或者坐下好好吃一顿饭,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家人的感受。
一场疫情下来,我们在隔离居家期间,大家体会到家的温暖,体会到父母的关爱,爱人朝夕陪伴的温情,很简单的生活,也许是大家期盼的日子。所以我们在疫情结束后,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家庭。昔日奔波我们是为了家庭,但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轻松亲情,去关心和去维护好我们的家庭,珍惜当下的亲情。
最后想说,疫情防控真的很重要,大家做好平时的防护,不要乱跑或者旅游,别给自己带来负担也别给国家带来负担。感谢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是你们的坚守,让我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加油兰州,加油海南,加油中国。
外防输入……线上会议,线上销售……比如兰洽会之类的就暂时别搞了,外地来兰人员…严格7天隔离…7天核酸检测检测后才能自由活动!
另外成立大型核酸检测检测机构,全市一周一次核酸普查…防患于未然…
兰州疫情3月一次………代价太大……经济损失[流泪][流泪]……还有很多人的精神快崩溃了[大哭][大哭]
随时做好存钱的习惯是更好的。疫情要来就来,来得猝不及防。平时存点小钱到时有大用处,尤其是考虑买房买车的花钱要适度,手里没个闲钱肯定是不行的。
在外地出差玩的,不要让困在外地回不了家。耳朵,嘴好使点,心眼子活泛点。疫情发生一两天根据自己的判断,赶紧回撤免得有家不能回。
多准备点吃的喝的,不要抱侥幸心理。人在世无非是吃与喝,其他的都是小事。屯点吃的喝的比什么都好都管用,尤其是耐饿的,少储备那些花里胡哨的真空包装的食品。
有时间多学着做做饭,提高一下手艺。有些年轻人不爱做饭也不想做饭,下馆子要外卖是常态。困在家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既省了钱又免得挨饿。
我现在就相当的有经验了,疫情一开始,第二天还有确诊,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家在外地的拎包就跑,回到家就是居家三天两检。
这比起来今年三月的疫情49天不上班,躺宿舍简直是不要太好了。
重点,我是在没病例的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还是老实待着不要去祸害别人了
1.疫情断断续续三年了,不可能一下子消失。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核酸检测常态化。我们这里普通人员,孩子五天一次检测,大人十天一次检验。
3.人员密集场所管控要更严格。我们这里去超市商场要出示场所码、健康码、行程码,进门体温测量,口罩更是少不得。我们已经习惯了,配合就好。
4.健康是大事,不需要别人强制着来干,三年了,大家学会怎么保护自己和家人了吧。任何时候不要抱侥幸心理,健康无小事。
5.本地能找到工作就别跑那么远了。
6.多攒钱,多攒钱,多攒钱。
7.别远嫁。哈哈,我都能扯到这里,主要是因为,疫情再带上两个孩子,两年没有回过娘家了,真是对父母又想念,又愧疚。
8.机场、车站更是要管控严格,外来人员要认真检查。这是在从源头上隔离病毒。因为这些地方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确实危机大。
9.目前有工作的别想着辞职,好好干吧。
10.发展一门副业。增加收入来源吧。
兰州市是什么级别?
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位于甘肃省中部,黄河穿城而过,室内有五泉山,白塔山,中山桥黄河母亲等景点,兰州市市级城市,常住人口240万左右,夏天水果蔬菜丰富,气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兰州市是正厅级级别,是甘肃省辖地级市、省会,Ⅱ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正厅级。
兰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兰州并不是计划单列市,也不是副省级城市,因此,兰州市市长的行政级别,通常为正厅级领导干部。
兰州地处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城市。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县,以及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3.4万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兰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兰州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