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莲英故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李莲英故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力士在我们现在的认识中,属于弄权的宦官。但在历史上为什么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很高?
高力士就是现在广东高州人,他的故居现在还有一颗荔枝树,据说是他亲手栽的,每年还会结很多荔枝.
高力士被誉为“千古贤宦之一人”,史学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在今天吃鸡的群众看来,一个宦官给这么高的评价很不可思议。
真实的原因是:他虽是宦官但与秦大宦官赵高,像魏忠贤,王振,刘谨那样的弄权奸臣,结党营私,欺上瞒下,无恶不作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对皇帝李隆基始终忠心耿耿,李隆基斯下叫他“二哥”.高力士参与协助唐玄宗至关重要的两次政变,唐玄宗因此极为信任高力士,乃说出:“有力士管事,我才能睡得安稳。”因此,高力士开始权倾朝野,朝廷内外大臣也纷纷讨好高力士,就连显赫一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人,也都极尽巴结高力士。太子李亨也称高力士为二兄,至于其余的诸王、公主也称他为翁,驸马们称他为爷。但高力士并没有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且“平素谨慎,又善于观察时势,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恶名”的大宦官。
安史之乱后,高力士始终陪伴在李隆基左右,即使太子李享在宁夏灵武称帝,其他人纷纷离开李隆基,高力士也没有走.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高力士遇大赦又回京,行至郎州时,遇到京城来的其他人,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北望号啕痛哭后,吐血而死。
虽为太监,但却忠贞不渝,不祸国殃民,而且充满正能量.我想,这是他得到很高评价的根本原因.
高力士虽弄权但不乱政,玄宗为避安史之乱而远遁蜀地,太子李亨不得圣旨而强行登基,玄宗被迫禅位。有一次肃宗宠信的太监总管李辅国,欺负玄宗而挡道,力士毅然牵马而行,保住了玄宗颜面,在失势的主子手下而不向新主子谄媚,力士不失忠义,史学家不贬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高力士是唐玄宗时期朝野瞩目的显赫人物,擅权干政,卖官鬻爵那些权阉干的事他也没少做,但是他自始至终对唐玄宗忠心耿耿。早在高力士发迹前,他随其养父老宦官高延福和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有往来,经武三思推荐,高力士到宫中侍奉武则天,由于办事周密,善于揣摩圣意,深得武则天赏识,从此他的地位不断上升。
高力士在宫里跌打锤炼熬资格的时候,正是唐王朝政局动荡不安之时。本来高力士出自武氏一脉,但是他并不看好武家的几个侄子。他也完全有机会倒向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一边,但高力士对韦后一党的所做所为早有不满,他坚决支持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和李隆基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睿宗登基李隆基为太子,高力士被举荐掌管宫廷事务,从此他把李隆基当作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的靠山,死心塌地地为李隆基效命,李隆基也把他当作最忠实的家奴和心腹。
玄宗继位后,地方上报朝廷的文书,高力士先审阅,重要的再转给玄宗,其中难免会优先处理对自己有利的奏请,但出于对玄宗的忠心,高力士也经常提出针对性建议,玄宗也愿意采纳,这些和后来的宦官专权挡塞言路还是有区别的。
开元八年,大臣张说前往朔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安抚工作,本来骚动紧张的形势被张说慰抚稳定下来,但是受到朝中政敌李林甫的攻击,玄宗令刑部逮捕张说。高力士亲自去张说的住宅了解情况,等弄明白事情原委,向玄宗道明真相,认为张说有功于国家,玄宗才从宽处理了张说。
安史之乱爆发,高力士一直服侍在玄宗身边,直到唐军收复洛阳和长安,由成都返回长安。在最困难的时候高力士跟随着玄宗左右形影不离,没有见风使舵像李辅国那样投向太子忠王李亨。
玄宗和高力士返回京师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玄宗失去了往日皇帝的威严,高力士再也不能跟以前那般显赫了。玄宗过着囚徒般的日子,只有高力士陪伴他左右,二人修剪花木,打扫庭院,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很久。
肃宗和李辅国为了防范玄宗的旧势力抬头,诬陷罪名流放高力士去了巫州(湖南黔阳),临行前高力士要求最后见玄宗一面,李辅国不予理睬,下令将高力士赶出宫殿。在流放地,高力士发现当地多荠而无人食,遂作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借诗表达了自己对玄宗的忠心不改。
到了唐代宗年间,高力士遇赦回京,当走到湖南常德,遇到别人谈论京师的事,才知道玄宗已经去世。高力士向北痛哭不止,最后呕血而死,时年七十九岁。唐代宗念他年老,以前护驾有功,赠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籍此,高力士被后人评价为玄宗的“忠奴”,应不为过。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这是一个好问题。
高力士被誉为“千古贤宦之一人”,史学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在今天吃鸡的群众看来,很不可思议。
在人们的意识里,宦官都是像魏忠贤那样的弄权奸臣,结党营私,欺上瞒下,无恶不作的。哪来的贤宦之说。
这个可以有,而且还真有。
既然真的有,那自然就有之一人啦。高力士便是。
高力士(684——762),本姓冯,名元一,广东潘州人。冼夫人第六代孙,其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
长寿二年(693年)因岭南流人谋反案年幼被 *** 。圣历元年(698)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进奉入宫后,深受武则天的爱怜,由高延福收为养子,赐姓高,改名力士。
他不但聪颖,善解人意,而且处事果断谨慎。后来,他在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还多次犯颜谏玄宗,遏制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的权力与野心。
在立嗣问题上,他从安定团结的大局出发。善于借机陈述正确意见,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
这一切,都显示了其雄韬武略,所以深得玄宗宠信。官拜骠骑大将军并内侍监(一品),开了自有唐朝以来宦官不过三品的先例,可谓红极一时。
天宝十四年(755年),设立内侍省,有内侍监两名,由高力士,袁思艺担任。安史之乱后,玄宗逃亡蜀地,袁思艺去投靠安禄山,而高力士则侍奉玄宗至成都,晋爵齐国公。同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不久迎回长安。高力士因护驾有功,加官开府仪同三司。
玄宗退位,明皇的旧部邀功而宠新主,而唯高力士一人兢兢业业,忠心的留在明皇身边辅佐,后遭贬谪。
公元762年,贬谪在外的高力士得知玄宗驾崩,悲痛绝食七日而亡,终年73岁。遵先皇遗诏陪葬泰陵(今陕西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六组)。他是唐玄宗泰陵唯一的陪葬墓。
以后的史家或名士都对高力士的个人品行,对玄宗的忠诚都给予高度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些资料,了解这段历史。
北京有那些值得一去的名人故居?
外地来北京旅游一般只喜欢去大的皇家园林和寺庙,比如颐和园,圆明园,故宫雍和宫等等,其实很值得参观的一些名人故居忽略了,这些坐落在胡同里的名人故居才是真正老北京人历史的原汁原味。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这是因为当年北京的城圈儿不大,出了现在的二环路就算是城外了。
此外,老北京城的宅子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之分,东西城的房子院落普遍比南城北城好。而清朝时期, *** 不能在内城定居,城南成了进京赶考的举子和文人墨客居住的场所,老北京的会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宣武区。民国以来,当年住在豪宅大院的王爷和官宦的后代,纷纷卖房租房,以维持生计,所以,他们住过的宅子,成了名人或买或租的住所。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中国当代革命史上名人住过的宅院。另一类是近代和当代的文化名人居住过,有的在此去世的房子。第三类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的宅子。这个名儿就复杂点了,名人有好名儿也有坏名儿,但总归说他是名人,如李莲英、段祺瑞、张作霖等,用现在的“中性”词儿说,这些人都属“历史人物”,或者说是“历史名人”。如李莲英虽然是形象并不好的太监,可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却不能小视,所以他的名字妇孺皆知。
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
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 *** 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
北京很多名人故居可以去看看;
1、固伦和敬公主府
位于张自忠路7号。和敬公主(1731~1792)是乾隆第三女,17岁下嫁辅国公蒙古族科尔沁部的色布腾巴勒珠儿,乾隆赐此宅。此处东面为多罗贝勒裴苏府,再往东是和亲王弘昼府。
2、弘昼府
位于张自忠路3号。原是康熙帝九子允禟的府第,1733年雍正帝封第五子弘昼为和亲王,赐此宅。
1906年清廷拆除全部原建筑,兴建了现在还能看到的大楼,归陆军部和海军部使用。袁世凯1912年将总统府和国务院设于此地,1924年作为段祺瑞执 *** 。
3、竺可桢故居
今为国管局招待所。看了20年门的齐老说,竺老去世后,郁文搬了进来。他指着门前两棵碗口粗的丁香树:春天三四月份,一进大院门,你就能闻到从这里飘出去的香味。
为了防潮,一层的地板距底下空着近1米,下面住着老鼠、黄鼠狼、蜈蚣和蝎子,但没见过蛇。
4、僧格林沁府
位于炒豆胡同73、75、77号。1825年科尔沁索郡王病亡,无子,道光让僧格林沁做索养子,袭郡王。僧因抗太平天国有功,咸丰五年进封亲王,世袭罔替。
1860年,他抗击英法联军,1865年被捻军围歼。光绪年间,清廷在今地安门东大街47号为他修祠。
5、欧阳予倩故居
位于张自忠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迁居至此直到1962年去世。他担任首任院长的中央戏剧学院就在附近的南锣鼓巷,而好友郭沫若、田汉、老舍也住附近,故经常在此聚会。
夏衍说:中国话剧有三位杰出的开山祖,这就是欧阳予倩、洪深和田汉。
以上为部分名人故居值得一看👍
北京作为首都已经几百年了,所以名人名居也很多。宋庆龄和郭沫若故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更爱看的是和珅的故居,恭王府。其他还有李大钊,矛盾,毛主席, *** 等的故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莲英故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莲英故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