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灞陵桥名称的由来
1、灞陵桥位于许昌市八里处灞陵桥,它又被称为8里桥。然而,其名称的由来却蕴含着两层原因。首先,可能与《三国志评话》的作者巧妙地利用灞陵桥了桥名、事名和名人,以歌颂其功绩有关。其次,“八里”与“灞陵”的发音相近,这可能是以讹传讹,沿袭下来的说法。
2、为什么叫“灞陵桥”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大概与《三国志评话》的作者有意借名桥、写名事、为名人歌功颂德有关,把关羽挑袍的地方写成西安灞陵桥了,二是“八里”和“灞陵”谐音,以讹传讹,沿以为习。无论是“八里桥”或是“灞陵桥”,由于这处遗址的历史影响,不失为许昌的一处名胜古迹。
3、渭源灞陵桥,又名卧桥,位于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这座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至1398年,具有“既济行人,复通车马”的功能。然而,在历史上,灞陵桥曾被洪水冲毁。1919年,这座桥被仿照兰州卧桥改建,从此被称为“渭水长虹”。
4、灞陵桥,原名八里桥,位于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之处,自此名声大噪。桥原高3米有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可并行两车,全长90米,两旁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立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另一通碑为辞曹书,保存完好。
5、灞陵桥,一座纯木构建的卧式悬臂拱桥,其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历经多次重建与改建。初建时,灞陵桥为平桥,直到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部属梅开泰对其进行了重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灞陵桥再次被仿兰州卧桥改建于原址,使其结构与外观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渭源灞陵桥简介
1、渭源灞陵桥,又名卧桥,位于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这座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至1398年,具有“既济行人,复通车马”的功能。然而,在历史上,灞陵桥曾被洪水冲毁。1919年,这座桥被仿照兰州卧桥改建,从此被称为“渭水长虹”。
2、渭源灞陵桥,位于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又名握桥或卧桥。这座桥梁在明 洪武年间建成平桥,既方便行人通行,也允许车辆马匹穿梭。然而,它经历了洪水的多次毁坏与修复。1919年,渭源灞陵桥在南门外仿照兰州卧桥建成,成为纯木悬臂式拱桥,被誉为“渭水长虹”。
3、渭源灞陵桥属于天水人文景观的著名旅游去。又名卧桥,在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既济行人,复通车马”,后被洪水冲毁。1919年仿兰州卧桥改建,被称为“渭水长虹”。桥身南北向全长40米,高14米,宽8米,曲跨25米。
4、渭源县的灞陵桥,位于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是一座令人称奇的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亦被称为“卧桥”。这座桥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巧的工艺,成为了渭水流域的一大景观。
渭源灞陵桥重点文物
徐达,明代名将,亲自为其题名为“渭河之一桥”。后来,因水涨桥墩易毁,于民国八年重新建造了这座纯木结构的卧式悬臂拱桥,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叠梁拱桥。现在看到的灞陵桥,是在1986年重修后的桥体,全长40米,跨度25米,高14米,宽8米。
徐达亲题桥名“渭河之一桥”。后因每遇水涨,桥墩易毁。民国八年(1919年),根据兰州文化宫雷滩河上的握桥,建造了这座纯木结构的卧式悬臂拱桥,但雷滩河握桥早已被毁,灞陵桥就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纯木质叠梁拱桥。
桥顶则采用了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结构,精巧壮观。渭源灞陵桥不仅在建筑技术上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也极为显著。它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年,灞陵桥因其高超的建构艺术和科学价值,被甘肃省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到1986年,省文化厅拨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再次维修。2006年6月,灞陵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14米,宽8米,曲跨25米。整个桥分为13间,64吊柱;桥面和桥底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干扶手。桥顶为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结构,精巧壮观,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特色
灞陵桥灞陵桥,这座独特而壮观的桥梁,以其高耸的桥身高挑,三道阶梯状的桥面设计,中宽边窄的结构,以及两侧配备的扶手栏杆,不仅为行人提供稳固的攀登路径,也使得游客能够在登桥过程中远眺四周的美景。
灞陵桥桥身高耸,桥面为三道阶梯状通道,中宽边窄,且有扶手栏杆相配,既可远眺,又助攀登。桥两端建有飞檐式廊房,四角抖起,脊耸兽飞,似巨龙凌空而起,颇为壮观。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闻名全国。桥两端有历代名人左宗棠、孙科、杨虎城、于右任、蒋介石的诗、词、联名和题字。
桥面上设有三条台阶通道,并配有栏干扶手。桥顶则采用了飞檐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结构,精巧壮观。渭源灞陵桥不仅在建筑技术上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也极为显著。它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许昌地方特色食品灞陵桥:除了上述提到的特产外,许昌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特色食品,如麻辣兔丁、牛肉干、烤鸭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许昌纪念品:许昌的旅游景点如灞陵桥、禹王台等都有自己的纪念品,如明信片、钥匙扣、模型等,适合作为旅游纪念品。
灞陵桥历史
渭源灞陵桥,又名卧桥,位于渭源县城南门外的清源河上。这座桥建于明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至1398年,具有“既济行人,复通车马”的功能。然而,在历史上,灞陵桥曾被洪水冲毁。1919年,这座桥被仿照兰州卧桥改建,从此被称为“渭水长虹”。
渭源县的灞陵桥,位于原南城门外的清源河上,是一座令人称奇的古典纯木结构卧式悬壁拱桥,亦被称为“卧桥”。这座桥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精巧的工艺,成为了渭水流域的一大景观。
灞陵桥,一座纯木构建的卧式悬臂拱桥,其历史源远流长,始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历经多次重建与改建。初建时,灞陵桥为平桥,直到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部属梅开泰对其进行了重建。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灞陵桥再次被仿兰州卧桥改建于原址,使其结构与外观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渭源灞陵桥不仅在建筑技术上独具特色,其历史价值也极为显著。它被列为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茅以升在他的《桥梁史》中对灞陵桥的评价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这一评价不仅肯定了灞陵桥在桥梁史上的地位,也展示了其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年,这座灞陵桥被重新修建,成为一座仿汉观赏桥。桥长121米,单拱双柱,柱承栌斗,支顶拱体。青石栏板上浮雕仿汉画像,内容丰富,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大多反映汉代农桑狩猎、民俗天像等现实生活,质朴生动,令人退想。
许昌灞陵桥的历史典故中,最为著名的是关羽辞曹挑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讲述了曹操送别关羽时,关羽担心曹操有诈,于是在桥上用青龙偃月刀挑起了曹操赠予他的战袍,以表达决心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的忠诚信念。
灞陵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灞陵桥图片、灞陵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