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孔颖达墓位于哪儿
1、孔颖达墓孔颖达,位于衡水市前马庄村西300米处(现衡水中心大街与大庆路路口北200米西侧)孔颖达,现存墓地封土高5米孔颖达,竖有民国九年孔颖达的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赠太常卿孔颖达先生”。贞观二十二年,孔颖达病死,陪葬昭陵(唐太宗的墓),此墓为他的”衣冠冢”。1983年7月23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孔颖达墓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前马庄村西300米处,现存封土高5米,民国九年竖立墓碑,上刻“唐祭酒赠太常卿孔颖达先生”。1983年7月23日,该墓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颖达于贞观二十二年病逝,遗体陪葬昭陵,此墓为其“衣冠冢”。
3、孔颖达墓,位于衡水市前马庄村西300米处(现衡水中心大街与大庆路路口北200米西侧),现存墓地封土高5米,竖有民国九年的 墓碑,碑上刻“唐祭酒赠太常卿孔颖达先生”。1983年7月23日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据资料,孔颖达死后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园),立有孔颖达碑(又名《孔祭酒碑》),为昭陵陪葬碑之一,碑在陕西醴泉县昭陵南十里。所以孔颖达墓如果仍存在,应当在这里。相关资料孔颖达:孔颖达 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
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孔颖达和孔子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孔颖达他们是有关系孔颖达的孔颖达,孔颖达首先是孔子的第31世孙,而且又是唐朝经学家,他为儒家的发展也做出孔颖达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他跟孔子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只不过孔子是先圣,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而孔颖达除了继承先祖的儒家文化之外,还独立开创了经学,为后世文化的繁荣也做出了贡献,他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的思想响彻各大诸侯国,对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有着深远影响的孔子,一个是西汉时期摒弃各种偏见,融合南北文化的大家孔颖达,孔颖达和孔子究竟有没有关系。
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生有三子:孔志玄、孔志约、孔志亮。孔颖达所疏或正义的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等。 位于衡水市桃城区前马庄村西300米处,。
孔颖达,孔子后裔,曾是隋朝的经学博士,唐朝初年,他深受唐太宗器重,担任国子祭酒,主导了一系列文化建设项目。其中最显著的成就是编撰了《五经正义》,这一著作在学术上统一了南北经学,其思想观点独树一帜。
孔颖达人物介绍
1、孔颖达——盛世鸿儒,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孔安之子、孔硕之孙、孔霸的第19世孙、孔延年的第20世孙、孔子的第31世孙。唐朝经学家。
2、简介:孔颖达字冲远,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
3、孔颖达 孔颖达同郡人刘焯名重海内,孔颖达造访时,刘焯一开始不不以礼相待,但一经孔颖达向他执经问难、发表意见,刘焯见其答难问对,出人意表,能发人之所未发,于是改容敬之。孔颖达坚决辞归,刘焯坚决要留孔颖达,孔颖达谢绝了。回家之后,孔颖达以教育授人知识为务。
4、【人物简介:唐代官吏、经学家。明诸经,善属文,通步历。隋末,登进士第。炀帝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入唐,历迁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国子祭酒。受诏与颜师古等撰《五经正义》,有集。孔颖达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间刻《三才图会》。
请问,孔颖达疏是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如果是,那他是谁?请帮帮我,谢谢...
1、孔颖达:人名,疏:shu 注,注解,比注更详细。孔颖达(574—648年),字冲远,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祖父孔硕,北魏时任南台丞。父亲孔安,北齐时任青州(州治今山东益都)法曹参军。他八岁入学,非常勤奋,每天能背诵书本一千余言。
2、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3、” 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唐·杜甫 《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石灵《捕蝗者》:“本来大家商议要刨旱魃,后来袁大爹着人来叫抬龙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关于孔颖达和孔颖达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